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八月中秋傳說】時逢團圓佳節卻孤身異鄉,「免焗爐版月餅」送你一份溫暖!

【八月中秋傳說】時逢團圓佳節卻孤身異鄉,「免焗爐版月餅」送你一份溫暖!

李美怡 Cathy Lee
走肉廚房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前天出去買東西的時間,抬頭看見半滿的明月,才驚覺:「快要月圓了!對喔,下星期已經中秋節了。」事實上,每個月都有月圓日,為甚麼農曆八月的這個特別的不一樣?要拿來慶祝的呢?聽說「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和《禮記·月令》中,雖然不清楚當時挑了八月的哪一天,但大概是因為農曆八月是秋收的月份,為了感謝神明的庇佑,而有了「中秋」慶豐收的概念。

 

  來到宋朝,「中秋節」的習俗已成雛形。當時每到農曆八月,民眾除愛闔家賞月,出外逛逛外,更會一同吃「月餅」,只是分成宮廷裏享用的「宮餅」,和百姓吃的「小餅」和「月圓」而已。當中,令「中秋節」在我國歷史洪流中佔有重要一席,令「月餅」一舉成名的,必然是朱元璋了。傳說,元朝末年,他將紙條藏在月餅中,以分發到各地去,來暗中傳遞八月十五日起義的訊息,以成功建立明朝。當然,建國不是容易的事,哪會一次半次的月餅分發就能做到的呢?而且,這事在正史中並沒有提及,是不是真的,如今已無從查究。只是,小時候確實從老師口中聽過這麼的一個家傳戶曉的「歷史番外篇」。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有沒有發現,月餅或其包裝的禮盒,看見月亮以外,還有兔子或一位彷如在半空輕飄的女士呢?另一個「中秋節」廣為人所知的故事,不得不提起「嫦娥奔月」了。民間傳說中,后羿射九日有功而被王母娘娘賜長生不死藥(好奇怪,似乎中國人很愛長生不死,小說故事往往會用上這麼的一個概念),哪知后羿的妻子嫦娥卻一口吞下,立時飄浮半空,飛升到月亮去。

 

  後來,故事加插了玉兔和吳剛。可能是出於古時人們對月球的未知,看見月亮那凹凹凸凸的表面,以為上面住有兔子(稱「玉兔」)。而吳剛呢,他本來是個樵夫(砍樹的人)。由於觸怒玉帝,被派到月宮(月亮)去,命他得把月亮上的桂樹砍去。結果,久而久之,多個傳說滙聚,吃了長生不死藥的嫦娥、奔跳在月亮上的玉兔,和不斷在砍桂樹的吳剛,三者湊合而成了我們如今中秋節的奇幻印象。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離家多年,要不是路過百貨商店,看見大大小小的節目商品,腦袋中早已沒有中秋節了,更莫論要在中秋節與家人親友相聚的想法。不過,一個人身在異地,倒多多少少明白嫦娥和后羿的感覺。有說當年嫦娥飄到月亮去,久久不能回來,但無論后羿如何追,總不能把嫦娥追回來,只得留在人間,苦苦思念。老百姓見狀,便紛紛在月光底下,為嫦娥祈願,希望她能早日平安回來,與后羿重逢。

 

  現今科技發達,情侶和親友因出差、外遊而暫別,已經不算甚麼事。一通電話、一個通訊軟件就能幫到忙,將遠至南北兩極的人拉近。可是,生離死別,那並不是一個APP(手機軟件)或一封看來老土的信件可以幫到的。今天晚上,一個人坐在家裏,看見網上傳來的照片和消息,心裏很是不安,感嘆中秋節前夕,又有多少個家庭,被迫今生生死相隔。「但願人長久」這一句久久徘徊不散,在此僅祝福大家,人月兩團圓,要好好保重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註:文章裏的四句詞是引自蘇軾的《水調歌頭》。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4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