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透視」人體技術】正電子磁力共振同步掃描,輻射大減!惟心肺功能偏弱不宜使用

【「透視」人體技術】正電子磁力共振同步掃描,輻射大減!惟心肺功能偏弱不宜使用

健康解「迷」

  人體結構複雜,「透視」人體技術日新月異。有核子醫學專科醫生指出,2018年中引入香港的數碼一體化正電子及磁力共振雙融同步掃描系統(TOF/PET-MR),可進一步提升影像清晰度,更易定位病灶,且即時結合PET和MRI影像,可將影像偏移風險減到最低,病人承受輻射量亦大減。

 

駱昭明醫生

 

  香港浸信會醫院核子醫學及正電子掃描中心主任駱昭明醫生解釋,傳統的X光、CT掃描均以X射線穿透身體,得出平面和立體的軟、硬組織影像;MRI則利用磁場偵測水分子排列,識別異常組織。

 

  「至於PET原理則與依賴機械偵察的前三者不同,接受PET檢查患者需先接受放射性示蹤劑靜脈注射,示蹤劑會被病灶吸收並釋出伽瑪射線,電腦會收集射線數據以定位病灶。」

 

目前TOF/PET-MR檢查較需時,日均只能掃描數個病例,去年7月引入至今年首季,累計有近90名患者使用。

 

影像更清晰 減檢查次數

 

  醫生一般需靈活比較多種檢查方法的影像,以分析病人體內情況,惟因檢查時間有差異,腸臟活動、膀胱膨脹或擠壓鄰近組織,令不同檢查的影像未能完全重疊。去年中引入香港的TOF/PET-MR,可以同步進行兩種掃描,減少病人檢查次數和影像偏移風險。

 

  駱稱,TOF/PET-MR為第三代PET-MR技術,而至第三代更全面數碼化及引入飛行時間(TOF)的正電子掃描功能,提升病灶定位準確度,「PET-MR需偵察的伽瑪射線,速度堪比光速,難以捕捉,過去電腦要比較多重射線數據,估計腫瘤所在位置,影像解像度較低。而TOF技術捕捉的伽瑪射線範圍由『橫切線』精準至『橫切點』,解像度更高,對捕捉鼻咽、腦等結構較緊密軟組織尤有優勢。且因PET-MR不涉及X射線,輻射量可大減最高達8成。」

 

 

心肺功能偏弱 不宜使用

 

  不過,TOF/PET-MR亦有限制,駱醫生稱因TOF/PET-MR的掃描時間較長和運作涉及強磁場,若本身心肺功能偏弱不宜久臥,或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人工骹等不兼容MRI系統,亦不宜使用。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