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防疫素之選】防病應吃咖喱?主角是薑黃—疫情下的超級好夥伴!(附食譜)

【防疫素之選】防病應吃咖喱?主角是薑黃—疫情下的超級好夥伴!(附食譜)

李美怡 Cathy Lee
走肉廚房

  上星期網路瘋傳一群從武漢回國的印度人,檢疫時發現沒有患上新冠肺炎(COVID-19),不少朋友見狀馬上笑說「是狂吃咖喱的時候了!」還有甚麼「不要再搶衛生紙嘞,來搶咖喱吧。」之類的話。當然後來隨著印度有三個均為從武漢回來的確診個案出現,咖喱那能抗新冠肺炎的謠傳已經不了了之。可是呢,這事足見,思想是如斯的根深柢固。不是嗎?想到印度人,普遍地想起咖喱,這真的要歸功於1890年的英國人。

 

  從小到大,茶餐廳的咖喱飯,或是日本超市買到的咖喱磚,是黃色的;就連星洲炒米,更見誇張的螢光黃,耀眼得有點不單純。印象中,咖喱就是印度的食物,就是黃色的,帶點辛辣香料味的。可是呢,大家知道嗎?印度人不統稱他們的食物為「咖喱」的,且不定是黃色,亦不曾用咖喱粉來做菜的。而咖喱的英文curry,實是英國人從泰米爾語kari中改變過來的,泛指一些配以肉類,味呈辛辣的醬汁。哪知,發揚光大,紅透日本和香港,改良成如今我們常吃的黃色咖喱。

 

  印度人的咖喱不是我們平常吃的黃色香辣醬汁,亦沒有所謂的咖喱粉。這類咖喱粉(普遍吃到的),只是他們其中一款醬汁,調和了以香茜、小茴香、胡蘆巴籽和薑黃為主,再按不同地域喜好,配以如薑、蒜頭、丁香、肉桂等等不同香料的調味料。我們這些外國人,糊裏糊塗的以為咖喱只有黃色的一種,管它螢光與否,更不明白正宗黃色系的咖喱醬汁呢,那黃色色素不是食物添加色素,而是來自天然的薑黃。

 

  薑黃有「薑」字,從外觀來說,看似平常料理裏用到的薑塊,卻不是彼薑。它們同是薑科類植物大家庭的不同屬(薑是薑科薑屬植物,而薑黃是薑科黃屬植物,覺得有點複雜的,可以先不要理它),薑黃擁有紅泥土色的外皮,包著呈鹹蛋黃色的肉質;以味覺而言,薑黃略苦,有點泥土味。

 

  在食療上,人們把如薑塊的薑黃,曬乾磨成粉,而裏頭的薑黃素就是精華,含大量的抗氧化劑,有美顏的作用;亦有降血糖、降血壓、抗癌和減肥的功效。在如今疫情蔓延之時,更是增加身體免疫力的好夥伴。如果要說咖喱是神奇食物,倒不如說是歸功於薑黃。儘管它的好處多多,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吃的,懷孕或哺乳婦女、貧血的朋友、糖尿病患者、食道逆流、膽結石患者或是手術後等,都不太建議攝取(身體有老毛病的朋友,吃前最好先請教醫生)。

 

  還有啊,凡事多做無益,多吃薑黃亦然。過量的攝取會引致頭痛、拉肚子和皮膚起疹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天攝取0-3毫克/公斤的薑黃素,大概應以半茶匙為佳,一茶匙為限。而且,其味道有點苦,不宜生吞,反而放到飲料和佳餚裏,不一定是咖喱,比如牛奶、冰沙等中,或是其今期介紹的「黃金閃閃蘆筍豆香卷」等菜式當中,可以讓它更容易被我們身體所吸收的哦。

 

  註:關於「咖喱」,我曾分別於《走肉之味》的「香料遊」,和《走肉尋味》的「由餐桌開始,認識南印度風情」兩篇文章中提過的喔,大家不妨找來看看啦。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