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自我診斷】鼻頭出汗、皮膚過敏……肺臟在求救?中醫5個自我檢測法!

【自我診斷】鼻頭出汗、皮膚過敏……肺臟在求救?中醫5個自我檢測法!

譚莉英
美女中醫

  繼之前在專欄上跟大家分享過如何肺部叩診,當叩診時,獲得清音,即代表肺臟仍然處於健康狀態,若出現濁音,代表著肺內有痰液或肺炎的可能性,要盡快求醫。

 

  之後,收到很多讀者和病友們的查詢,原來,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為自己進行初步診斷,以了解自己的肺部是否仍處於正常狀態,好讓為健康提高警覺性。

 

  現在冠狀病毒肺炎第二波已經來臨,保著健康,實在逼在眉睫。因此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肺臟作出一個防禦措施,除了補肺、健肺之外,亦要有初步概念,知道甚麼時候肺臟向我們響起了求救的警號,以便及早尋求醫生的協助。

 

  首先,當鼻頭莫名出汗,或突然油脂分泌過多,或毛孔突然增粗,便需要注意。

 

  當我們出現缺氧,或肺部受細菌、病毒感染,甚至上呼吸道的黏液分泌增加,或微生物、細菌等積聚時,我們便需要更用力來呼吸。當肌肉用力呼吸,鼻子上的肌肉便會產生協調運作,從而將肌張力加強,此動作有助呼吸暢順。所以在醫院遇著呼吸不暢的病人,也可以觀察到鼻子的肌肉會劇烈伸張,藉此有助肺臟吸入更多的氧氣。由於這個動作的關係,便有機會刺激鼻頭的汗孔和毛細血管,因而令鼻頭無名地出汗,油脂分泌增加,甚至毛孔增粗。所以如果鼻頭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出現以上情況,即表示我們的上呼吸系統和肺部正處於不穩定狀態。

 

  其次,突然出現皮膚敏感如:暗瘡、粉刺、濕疹、牛皮癬、風團、紅腫痕癢或不明原因出疹等。

 

  當然,因饞嘴而導致身體的濕熱增加,繼而產生皮膚過敏症狀除外,因為這是我們基本知道會誘發以上情況的原因,只需要戒口,其症狀便會紓緩。

 

  但是,當生活和飲食習慣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而突然出現不明來歷的皮膚異常,即提示我們的肺臟出現不穩定狀態。

 

  由於「肺主皮毛」,即肺臟管轄:皮膚、毛髮,所以若然皮膚在無緣無故下出現異常,便提示我們的肺臟有機會出現問題。

 

  同時,若果突然出現脫髮、頭皮過多、頭皮痕癢甚至頭髮枯燥,欠缺生氣,缺乏光澤等狀態,亦都可能因肺臟不足而引致的。

 

  前文也提及過,肺部是主管皮膚與毛髮,皮膚當殃,毛髮亦都難逃一劫。

 

  第三,大便異常。

 

  突然肚瀉,或大便不成形、便秘和突然出現很多矢氣(屁屁)等,亦代表腸狀並非處於最佳狀態。如果因個人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壓力過大或睡眠不足、熬夜等,腸狀功能變差而出現以上情況,這是正常表現。若非以上原因而出現上述症狀,即表示肺狀正處於欠佳狀態。

 

  原因「肺與大腸相表裡」,換句話說,肺臟不健康,大腸便會相連而有所反應。

 

  總括而言,若有不明原因而導致大便異常,都提示著肺與大腸的功能出現不穩定狀態,所以要盡快尋求醫生協助。

 

  第四,杵狀指。外觀上,指、趾端腫脹。亦稱鼓棰指,表現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其特點為端指(趾)節明顯增寬增厚,指(趾)甲從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膚與指(趾)甲所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 杵狀指(趾)可見於多種疾病或呼吸系統疾病,如:支氣管肺癌、支氣管擴張、慢性肺膿腫、膿胸、肺氣腫、肺結核、腸結核、突發性肺纖维化等。在肺部疾病中,杵狀指最常見於肺部腫瘤和慢性膿毒性疾病、肺内分流也可引起杵狀指。

 

  指(趾)形狀如錘仔,這情況的出現表示肺與人體同樣出現缺氧狀態,從而造成杵狀指。當感染病毒而導致肺臟出現缺氧,甚或導致肺部氣體交換的能力變差時,亦會出現杵狀指。同樣,亦應盡快求醫。

 

  第五,在常溫狀態下,身體四肢出現冰冷,或手指頭發白,甚至麻痹,即代表身體有可能出現缺氧狀態。

 

  因為肺功能減弱導致氧氣和氣血無法到達四肢的神經末梢,所以四肢末端便會出現冰冷和蒼白,從而提示肺臟和呼吸系統出現異常情況。

 

  當然,如果同時出現鼻塞、流鼻水、鼻涕、鼻癢、氣管敏感、口乾、喉嚨痕癢、咳嗽(無論乾咳或有痰)、胸口出現鬱悶、噁心、胃口欠佳、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頭暈頭痛等,便要及時尋求醫生求助。以上病徵說明已患上感冒,不過若然只是一般感冒還好,最怕就是不幸感染上冠狀病毒肺炎而不自知,所以要盡快求醫。

 

  縱使不懂叩診和初步診斷,一旦出現以上情況的病徵,都提示著肺的功能狀態異常,應盡早求醫,以免耽誤病情。

 

  在此,祝願各位平安度過肺炎疫情的第二波,相信不久將來,當莘莘學子開學重返校園時,便是第三波疫情大軍殺到的日子。所以願各位保持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