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抗疫強身】練太極深長呼吸可改善肺功能兼放鬆身心,初學者可從18式入手!

【抗疫強身】練太極深長呼吸可改善肺功能兼放鬆身心,初學者可從18式入手!

中醫話

  新冠肺炎肆虐各地,人人希望有靈丹妙藥預防或治療。為治病,內地中醫師們各出奇謀。有些方法令人意外又驚喜,更成為潮流—說的是「太極拳」!究竟甚麼是太極拳?太極拳又何解和怎樣變身成為靈丹呢?

 

  新冠肺炎爆發,中國政府出盡人力物力奔赴武漢支援,除四萬醫護、中西藥物之外,還有不少平日少見的法寶……

 

  據知為應付排山倒海的患者,醫生們各出奇謀,除常規的藥物外,還採用了針灸、蜂針、艾療等;當中方艙醫院更有中醫師帶領病人練習太極拳;一時間,人人動起來,以拳術抗擊殺人病毒。

 

  讀者可能會問:太極拳真有此神效嗎?甚麼叫太極拳?作為預防疾病又有沒有用呢?

 

抗擊肺炎在於呼吸

 

  根據報道,新冠肺炎病人除肺系病外,大多更誘發出焦慮、失眠、腹脹等問題。而太極拳要求以靜御動、雖動猶靜、練時慢慢、呼吸深長,正正有放鬆精神的作用,故有助紓緩緊張情緒;其深長呼吸亦能改善肺功能,能作為呼吸功能受損的一種促進康復的措施。

 

  早於年前,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將太極拳推薦給慢阻性肺病病人,他指出:太極拳能改善因過度通氣及肌力不足造成的氣促、呼吸困難等問題。這情況同樣出現於新冠肺炎病人身上,換言之,太極拳對肺炎病人的康復亦有幫助。

 

  太極拳能增加人體肺活量、增強肌力及提升個人平衡力;外國更有調查發現,太極拳能改善血循環和血管毛病,媲美一般中強度的運動效果。在中醫養生角度看,通過練習太極拳,能起發動人體真氣、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而其鬆、柔、圓、緩、勻的特性,則更適合體弱和病人練習。

 

由太極張三丰說起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內家拳術,主要模仿蛇與鶴的姿態,動作緩慢與舒展優雅,而且又是一種以柔制剛、後發先至的禦敵拳法,相傳由南宋時期的張三丰所創立,至今七百多年,發展下來,派別甚多。

 

  太極拳運動量可大可小,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高深。簡單如「太極氣功十八式」,只有十八個式子,猶如做體操,基本上一學就曉,很適合一竅不通的初哥學習。

 

  太極拳亦可以很高深,因為它本身是一種拳術,可以用於技擊;太極拳練意(調心)、練氣(呼吸)、練身(姿勢/五臟六腑筋骨皮),相當於是一種氣功,若能練至意、氣、力相合,有「益壽延年不老春」之效,所以亦是中醫養生學上的推薦拳術之一。

 

初哥可選學十八式

 

  太極拳有很多派別,例如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又有分老架太極、新架太極,或分老架、中架、小架;又有108式、88式、48式、24式⋯⋯如今病毒逼在眼前,急就章之下,不如學學最簡單的「太極氣功十八式」!

 「太極氣功十八式」

 

第一式:起勢調息

第二式:開闊胸懷

第三式:揮舞彩虹

第四式:輪臂分雲

第五式:定步倒卷肱

第六式:湖心划船

第七式:肩前托球

第八式:轉體望月

第九式:轉腰推掌

第十式:馬步雲手

第十一式:撈海觀天

第十二式:推波助瀾

第十三式:飛鴿展翅

第十四式:伸臂衝拳

第十五式:大雁飛翔

第十六式:環轉飛輪

第十七式:踏步拍球

第十八式:按掌平氣

   

  這裏先介紹其中兩式,餘下十六式,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行上網學習。

 

推薦網上學習平台:

 

太極拳養氣、養精、 養神,既能健體養生、治病防病,同時亦是一種養智慧、啟迪悟性的功法。

(影片來源:茹奕紫YouTube:新編輯-(側面)-太極氣功十八式第一套

 

第一式:起勢調息

 

 

 

意念:排除其他雜念,開始練功;全身放鬆,人像噴水似的綿綿不斷地上下升落。 

動作:

 

  1.預備:首先挺腰站直,雙腳平衡分開與肩齊,雙腳尖指向前方;雙眼平望向前;兩手在旁自然下垂;全身放鬆。

  2.掌心轉向下,雙臂自然微曲緩緩上提至肩平,連隨緩緩吸氣。

  3.雙臂雙掌徐徐下降,臀部連隨下蹲,連隨緩緩呼氣。下蹲時膝不過腳尖為準。

  4.連續做六次(一呼一吸共六次)。

 

呼吸:上升時吸氣,下沉時呼氣。

 

好處:有助改善失眠、高血壓、心臟病、肺系病、肝炎、關節炎等。

 

第二式:開闊胸懷

 

 

 

意念:胸懷開闊,像站在高山上,目光遠視,高瞻遠矚。

 

動作:

 

  1.承上式,掌心向下,雙臂自然微曲緩緩上提至肩平,連隨緩緩吸氣。

  2.當雙臂上升至肩平,開始轉掌,雙掌心相對,然後雙臂自左右展開盡量擴胸,連隨雙腿緩緩伸直。

  3.開始轉為緩緩呼氣,連隨雙臂折回至胸前,掌心仍然相對;然後轉掌,掌心向下,雙臂徐徐放下,臀部亦連隨下蹲。下蹲以前膝不過腳尖為準。

   4.連續做六次(一呼一吸共六次)。

 

呼吸:上升擴胸時吸氣,雙臂回收並下蹲時呼氣。

 

好處:能改善肺氣腫、氣急、胸悶、心臟病、神經衰弱等。

 

練習貼士:

 

  1.全身必須放鬆,集中意念,排除雜想。

  2.動作輕柔,用意不用力,以意念驅動四肢發力,力度似有若無,柔中有剛,不用拙勁。

  3. 脊骨保持挺直,不要「蝦腰」。

  4.下蹲時膝不過腳尖為準,以穩固下盤,既練肌力亦防傷膝。

 

陳靜茹中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師,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驚異於中醫學的博大精深,醉心於運用中醫藥治病救人,寄望於把岐黃之術發揚光大。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