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心脈痹阻】中醫稱心肌梗塞為「胸痹」;過度勞氣致肝鬱化火易發病

【心脈痹阻】中醫稱心肌梗塞為「胸痹」;過度勞氣致肝鬱化火易發病

譚莉英
美女中醫

  抗疫期間,孩子們停課不停學,大家都安在家中學習和做功課。家長望子成龍,督促功課時難免著緊,但過分激動或引起健康風險,張太太便是其中一人。

 

  張太太早上陪同就讀小二的兒子做英文功課時,雖然多次解釋題目,但兒子依然學不會,沒辦法答對。串生字時還出現失神現象,令她十分生氣。突然感到胸悶心慌,喘不過氣,致電診所預約求診。

 

  經詳細診斷後,我幫張太太進行針灸治療,半小時後,所有不適症狀緩解,續以內服中藥跟進治療。

 

  張太太問道:「譚博,我是不是由於太勞氣而出現氣頂?」

 

  我答:「是心肌梗塞。縱使不適症狀緩解,還是建議要作心血管CT電腦掃瞄。」

 

  一周後,報告出,證實是心肌梗塞,有猝死之虞,張太太覆診。

 

  張太太說:「近期經常為孩子的功課問題發脾氣,屢教不懂,令我情緒激動,沒想到這次情況這麼嚴重。幸好及時接受針灸治療,否則再晚一步,便有猝死的風險。其實,很多人都脾氣差,何解發個脾氣,會這麼大件事呢?」

 

  我答?「本病中醫稱為胸痹,病機為心脈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腎等臟腑。心主血脈,肝鬱化火,疏泄失職,氣鬱血滯;脾失健運,聚生痰濁,氣血乏源;腎陰虧損,心血失榮,腎陽虛衰,君火失用,均可引致心脈痹阻,胸陽失曠而發胸痹。而張太太你的情況,正是由於過度勞氣而令到肝鬱化火,誘發病變。

 

  從現代醫學來看,因為情緒不穩、暴怒失控或長期消極的情緒或會令腎上腺系統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引起心跳加速,心肌收縮增強,同時令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冠狀動脈收縮,繼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問題。另外,情緒波動還有機會引起血黏稠,並激活血小板,促進斑塊破裂,誘發血栓形成,增加發生心肌梗死或中風的風險。」

 

  張太太嘆口氣,續:「在進行針灸治療後,不適症狀到現在仍未有出現過,彷彿消失了。但是我知道自己一向暴躁,最怕情緒控制不當,突然火上心頭,誘發心臟病,我該怎麼辦呢?」

 

  我答:「可以內服中藥,如:柴胡、鬱金和香附等,有助疏肝解鬱,穩定不穩情緒。至於心肌梗塞,需然不適症狀緩解,但梗塞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全疏通,還要繼續接受針灸治療,除可防止突發意外發生,還有助心肌的修復。針刺:心俞、膻中和內關等穴,佐以艾灸,隔日一次,七次一療程。

 

  同時建議作為家長的,除了積極調理改善體質外,還建議調節心態,孩子的事可以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不要甚麼事都包辦在身上,否則孩子也會有壓力。

 

  • 盡量保持心境平靜。

  • 避免過度緊張和急躁。

  • 作息定時及有足夠的休息。

  • 有吸煙習慣應盡早戒煙。

  • 飲食節制,減少重厚味,實行低鹽、低糖飲食,以減輕心臟負荷。」

 

  張太太點頭,並笑說:「太好了,與君一席話,就連心理諮詢師的費用也省下來。請問甚麼人是高危人群?」

 

  我答:「情緒不穩、長期壓力、過勞、捱夜、氣血虛弱、氣滯血瘀、肥胖、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家族有心臟病病史的,都會增加引發心臟病的風險,這類人士務必要積極正視身體問題而作出調理和治療。」

 

  張太太說:「明白,長知識了!」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