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新型髖關節置換手術 風險減 康復快

新型髖關節置換手術 風險減 康復快

無痛追夢

隨年齡增長,日積月累關節難免勞損。由於髖關節主要承托身體重量,所以勞損的情況會比其他關節嚴重,較易出現退化問題,是第二最多關節置換個案的關節,僅次膝關節,但症狀一般比膝關節嚴重。許多人認為只有長者才會受髖關節退化困擾,事實上不少中年人士亦面對同樣危機。

 

 

退化骨枯致髖關節炎

髖關節位於盆骨下端接連着大腿骨的位置,球窩形狀讓我們可以做出前後及內外的提腿動作。位於大腿骨的頂部、盆骨內有一個用於緩衝的軟骨,有減少壓力和磨擦的作用,但如果軟骨失去彈性或厚度減少,便削弱其緩衝能力,令髖關節產生痛楚,連剪腳甲或穿著鞋襪的簡單動作都感到困難。最常見的髖關節慢性疾病有兩種,第一種為退化性關節炎,即關節軟骨耗損,令骨質外露或長出骨刺。年齡固然是引發退化的主要因素,關節使用過度、肥胖亦會令關節「未老先衰」。至於第二種為缺血性股骨頭壞死,亦即骨枯。最常見的原因為骨折、酗酒和服用類固醇。這些情況會令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中斷,影響骨骼細胞生長,令股骨頭變形及壞死。

 

關節軟骨耗損及骨頭壞死都會令髖關節產生痛楚。

 

新型手術患者翌日可走動

治療髖關節退化可分為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取決於患者的關節軟骨狀況。較輕微的患者,筆者會建議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減少關節負擔來減緩關節軟骨磨損,如減少不必要的重量負擔、減重。另外,保持肌力也很重要,因為加強下肢肌肉群的強度,能夠分擔關節承受的壓力,減輕負荷。至於藥物治療,則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一線藥物,新一代COX 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對胃部的副作用較一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低,只要遵照醫生指示,患者可安心服用。

 

若保守治療仍然無效,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全髖關節置換已有逾60年歷史,現時的置換手術已有多方面的改進,除了人工關節十分耐用,壽命超過15年之久,新型技術亦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及痛楚,減少年長患者的手術風險,亦能加快復康速度。以筆者一位70歲女病人為例,手術前需要輪椅代步,手術後翌日已經可以在物理治療師的輔助下下床走動,到第四天能自行用助行架在室內走動並且出院。現在患者已完全康復,不再受腳患困擾,無需使用輔助器都可以自由走動及上落樓梯,重拾自主生活,人也變得開朗。

 

新型技術手術減少出血量及痛楚,患者翌日可以在物理治療師的輔助下下床走動。

 

郭嘉邦

骨科專科醫生

本資訊由A. Menarini HK Ltd. 提供,以作公眾教育用途,A. Menarini HK Ltd 不擁有或影響其內容,也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或完整性。

HK-ARO-112020-311 (Jan 2022)

HK-CXB-00046 Jan/2021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