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強體質】炎夏抗疫仍需努力!中醫推介6款養生茶,按體質症狀對號入座!

【強體質】炎夏抗疫仍需努力!中醫推介6款養生茶,按體質症狀對號入座!

中醫話

  近日本港疫情稍為緩和,單日感染人數回落至雙位數。大多數人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甚至無病徵,社區中依然有不少隱形患者,絶不能掉以輕心。疫情期間,食肆禁堂食,巿民多了機會留在家中,除了親自下廚煮幾味,也不妨以配搭和炮製一些茶飲,為健康打底!

 

飲食按四季變化與體質調節

 

  註冊中醫師何國璋教授表示,中醫重視治未病,「未病先防」是中醫理論的大原則,勞逸結合,生活規律,情志調暢,飲食有節是增強體質的大前提。所謂醫食同源,良好的飲食調養更是治未病的重點部分。其中,順應自然是一切生命基本原則,故飲食方面亦應注意四季變化、個人體質的不同、地理環境的傾向而作出相應調節。

 

註冊中醫師何國璋教授

 

  正如《飲膳正要》言:「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何教授解釋,夏季天氣炎熱,也是暑邪及濕邪趁機作亂之時,多吃豆類可使熱氣降溫,如綠豆、扁豆等,就有清熱利濕之效。故此時此刻,不但要預防新型肺炎與流感,也要避免「暑濕致病」。以下按著為不同體質人士提供合適的茶療,讓大家提升免疫力,增強體質,幫助對抗疫情!

 

  時下氣節6款茶療(1至2人分量),可按身體有甚麼特質或症狀,對號入座吧!當然,如對自己體質或食療有疑問,應先請教註冊中醫師。

 

1. 防疫五花茶

材料:金銀花9克、甘菊9克、扁豆花6克、木棉花6克、雞蛋花6克 

製法:將材料放進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浸20分鐘後,用大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15至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解暑袪濕。適合夏季有濕熱症狀,如口臭、咽乾、尿黃、大便不爽、皮膚生瘡出疹等。虛寒者及孕婦忌用。

 

 

 

2. 杏梨枇杷飲

材料:南北杏仁各9克、大鴨梨(雪梨)1至2個(洗淨連皮去心切片)、枇杷葉9克、冰糖適量

做法:雪梨去皮、心、蒂,切成四塊;將所有材料放進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浸20分鐘後,用大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15至20分鐘,後加冰糖即成,待涼可飲。

功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適合咳嗽黃痰、咽乾口乾者,虛寒者及孕婦忌用。

 

3. 薄荷牛蒡茶

材料:薄荷葉9克、牛蒡20克、桔梗6克、甘草4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進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浸20分鐘後,用大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15至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散風,利咽解毒。適合有輕微喉乾喉痛作感冒或夏季出風疹人士飲用;體虛便溏者慎用

 

4. 紫蘇葉薑糖茶

材料:紫蘇葉9克、生薑4片、紅糖適量

製法:將紫蘇葉、生薑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浸20分鐘後,煎約二十分鐘,隔渣調入紅糖即可飲用

功效:解表散寒,通竅止痛;適合感冒後長久咳嗽未癒、肺部CT無病變,但咳嗽、聲音嘶啞、白痰清稀,咽癢,偶伴頭痛身痛、流涕人士服用

 

5. 夏桑菊茶

材料:夏枯草9克、桑葉9克、杭菊9克

製法:將所有材料放進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浸20分鐘後,用大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15至20分鐘即可

功效:清肝疏風,清熱解毒;脾胃虛弱人士慎用

 

6. 益氣固表飲

材料:北芪9克、白朮9克、防風9克、甘草6克

製法:將所有材料放進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浸20分鐘後,用大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15至20分鐘即可 

功效:扶正益氣,預防傷風;適合大部分人士,陽盛者除外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