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情緒健康】社會氣氛差壓力增加!3個簡單練習,學「靜觀」細察內心助紓壓

【情緒健康】社會氣氛差壓力增加!3個簡單練習,學「靜觀」細察內心助紓壓

健康解「迷」

  都市人生活緊張,加上近年社會氣氛轉差,港人壓力愈來愈大。近年坊間有不少靜觀課程,透過靜觀練習提升心理健康,受不少人追捧。有教育心理學家形容,練習靜觀能幫助大家認識到個人的慣性反應,對於情緒變化能有更大的覺察力,以致不易被情緒牽引,從而達至紓壓。

 

專家指透過靜觀多留意個人狀態,有助處理負面情緒。(iStock)

 

  「靜觀」又名為「正念」(Mindfulness),意指當下的覺察,了解情緒後不加以批判,反而給予空間接納當下的情況。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專業顧問、香港心理學會候任會長王柏豪稱,接受有系統的訓練後,可將靜觀融入生活,在生活細節中多一份覺察。

 

由細味咖啡開始 有意識活在當下

 

王柏豪

 

  王柏豪解釋,靜觀當中所指的覺察,特別看重做每件事的節奏與呼吸,例如不少人要飲咖啡提神,但飲用過程曾否留意喝茶或咖啡的分別,普遍人只是匆匆飲完一杯咖啡,他建議大家嘗試用30秒至1分鐘,細味口中的咖啡,覺察這杯咖啡會為他叉電,照顧自己的心態。王又指,透過了解身體反應和呼吸,有意識地活在當下,能提高覺察的敏銳度,做些小改變,例如放慢腳步,好好享受人生。

 

  他說:「多留意個人狀態,有助情緒來臨時作出選擇」。他指,若過去生氣時會擲物洩憤,但經過恒常覺察訓練後,會令人覺察到自己憤怒一刻,並預示下一步行動,即使仍想擲物,亦不用說服自己冷靜,因情緒是需要抒發的。但覺察後所做的選擇十分重要,接下來便是如何面對困難,並與困難共處。

 

察覺負面情緒 選擇「迎難而上」

 

  人生總會遇上不如意的事,被問到覺察怒意後如何「迎難而上」,王柏豪說:「當一支箭插進身體,你能選擇讓傷口癒合,還是繼續抱怨不幸,插多支箭?練習靜觀會令你有選擇」。

 

  靜觀概念源自佛學,到1979年由美國麻省大學Jon Kabat-Zinn創辦靜觀診所時整合方法,設計靜觀減壓課程(MBSR),結合伸展或瑜伽,助病人減輕痛症。其後3位英國心理學家再創立靜觀認知療法(MBCT),配合認知治療來治療抑鬱症患者,現時兩者模式相輔相成,再推廣至輔導情緒病患者。

 

  王續說,2個課程均需時8星期,每周近2小時,現時不同機構都有開設手機應用程式,或網上靜觀練習,建議有意學習靜觀者可先接觸深入淺出的網上練習。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