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寒底慎吃】大閘蟹是「發物」兼寒涼,吃過量小心濕疹惡化流膿周身痕!

【寒底慎吃】大閘蟹是「發物」兼寒涼,吃過量小心濕疹惡化流膿周身痕!

健康解「迷」

  近期又到大閘蟹當造時節,愛蟹人士開懷暢食,坊間不少食肆推「放題」,有人接連食10多隻,但小心禍從口入!有中醫指出,大閘蟹性寒,亦是「發物」,本身「寒底」或患皮膚病、胃虛等人士,食後易暈眩、胃脹,更有濕疹患者試過食後患處「流膿水」,甚至全身起風癩,籲饞嘴人士應留意個人身體狀況慎食,並要留意進食時的食物配搭,避免「寒上加寒」。

 

除了皮膚病患者外,腸胃功能本身較差、脾胃虛弱、個體虛寒等人亦不宜食用大閘蟹。(iStock)

 

  大閘蟹非人人啱食。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除了一般長期病患如心臟病、膽固醇過高人士不宜進食外,從中醫角度,大閘蟹屬寒涼的「發物」,腸胃功能本身較差、脾胃虛弱、個體虛寒等人亦不宜食用;另皮膚過敏、濕疹人士進食後更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刺激病發。

 

忌配寒性食物同吃

 

中醫許懿清

 

  她指,曾遇過本身沒有濕疹人士,在進食大閘蟹後突然「成身起風癩、爛晒」,亦有濕疹康復者食後患處突然「流膿水」,痕癢難耐;另本身屬「寒底」人士,因體弱或因一併進食如苦瓜、西瓜等同屬寒涼之物,致「寒上加寒」、血氣不足,繼而出現暈眩等徵狀。

 

 

  但即使本身屬健康人士,食用時亦應小心配搭。許醫師稱,由於大閘蟹性寒,進食時應避免進食柿、梨、冰水、啤酒等同樣寒性食物,並可在餐後飲用紫蘇薑茶等中和;又強調大閘蟹膏極高膽固醇又高蛋白質,極難消化,食用時應「一隻起兩隻止」,否則食得多易因消化不良,造成口臭、胃病,甚至因抵抗力下跌而惹上風寒,屆時就會「又屙又嘔又傷風」,得不償失。

 

營養師葉俊言

 

  大閘蟹膏濃厚,不少正值減重人士進食時或感「邪惡」。但資深註冊營養師葉俊言指,雖然大閘蟹內有不少膏,但當中平均每隻5至6両重的大閘蟹,僅含267毫克膽固醇,僅「多一隻雞蛋少少」,熱量亦僅約150卡左右,且屬高質素的蛋白質類別,即使是減肥人士,間中食幾隻也不怕肥。

 

蟹宴菜式隨時致肥

 

  惟不少人享用「蟹宴」時,或會一併進食蟹粉小籠包、臘味飯等菜式,則需留意。葉俊言提醒,以上菜式多以牛油、雞湯烹調,飽和脂肪高,亦含較高澱粉質,容易致肥,建議食用大閘蟹時應配搭蔬菜、糙米等高纖及優質原型澱粉。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