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燥邪當令】秋燥傷津,喉嚨乾癢痛!燥熱還是肺陰不足?睇症狀揀食療潤肺護喉(附食譜)

【燥邪當令】秋燥傷津,喉嚨乾癢痛!燥熱還是肺陰不足?睇症狀揀食療潤肺護喉(附食譜)

中醫話

  本港疫情反反覆覆,加上深秋到來,天氣逐步轉冷,又碰上流感高峰期,大家仍須保持驚覺,強健體魄,做好防疫措施,共同抗疫防流感。

 

  所謂「一場秋雨一場涼」。颱風過後,雨過天晴,更明顯感受到涼意。天氣變得涼爽乾燥,許多人早上一起床就覺得喉嚨乾痛、乾癢想咳。進入深秋,燥邪當令,當耗傷人體津液時,便會令人出現口乾舌燥、乾咳、便秘、皮膚乾燥等症狀,這一系列現象稱之「秋燥」,當中以喉嚨首當其衝。

 

別誤當喉痛是「熱氣」

 

  據張立彤中醫師表示,很多人誤當喉痛是「熱氣」,喝涼茶「降火」,反而令喉痛更嚴重。其實涼茶一般都由清熱解毒的藥材煲成,既不是針對治療喉科的藥材,亦非針對秋燥症狀,故此療效不明顯。張醫師說:「『燥勝則乾』,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臟是一個嬌嫩、容易受外邪侵害的臟器,燥邪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因而出現咽喉乾痛症狀,所謂『喉為肺之系』,多喝水也不見得有明顯改善。」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圖片由作者提供)

 

養肺護喉首要補充津液

 

  「治其根,養其本」才是解決之道,張醫師指出,秋季養肺護喉必以補充體內的津液,滋陰潤燥爲原則。以下介紹兩種秋天常見的喉痛分型和食療,以及多種適合秋天的食物,大家不妨「對號入座」,在秋天為身體內外「補水」!

 

1. 燥熱侵襲喉痛

症狀:傷於秋燥,突然咽乾刺痛,漸而灼痛,尤以乾癢為甚,咽腔色紅微腫,乾燥少津,發熱輕,鼻塞頭痛,少涕,乾咳,舌尖紅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而乾,脈浮澀或浮數。

 

食療推介:沙參梨乾蘋果排骨湯

材料:沙參5錢、龍脷葉5錢、北杏3錢、南杏1兩、甘草2錢、雪梨乾5錢、蘋果2個、排骨半斤

製法:將排骨半斤洗淨斬件汆水;雪梨、蘋果洗淨,去核連皮;其它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入清水7碗大火煲滾,轉慢火煲2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

註:沙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龍脷葉清熱化痰,清肺利喉;杏仁潤肺止咳;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而蘋果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潤燥止咳、補心益氣等功能,與雪梨共入湯,加強潤肺生津功用。

 

 

雪梨乾、龍脷葉,沙參、麥冬、南北杏、甘草

(圖片由作者提供)

 

2. 肺陰不足喉痛

症狀:口乾咽燥微痛,聲音嘶啞,乾咳氣短,或有痰黏,並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

 

食療推介:沙參麥冬橄欖茶

材料:沙參5錢、麥冬5錢、金釵石斛1兩、薄荷葉2錢、甘草2錢、鹹橄欖4粒、馬蹄4粒、白糖適量

製法:馬蹄洗淨去皮切塊,全部材料洗淨,加水5碗,煲至35分鐘後,後下薄荷葉,共煎約45分鐘,隔渣後加冰糖或白糖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潤肺生津,養陰清熱

註:麥冬性味甘而微寒,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石斛性味甘而微寒,有養陰生津,清熱益胃的功效。薄荷葉疏風利咽;橄欖性味甘、澀、酸、平,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的功效,也有肺胃之果之稱,主治咽喉腫痛、口渴等。若流感盛行外出時,含一粒鹹橄欖在嘴裡,則可藉鹽的殺菌作用,減低細菌通過口鼻喉嚨進入肺部的機會。

 

多吃「白色」食物助減秋燥傷肺

 

  秋季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以食療滋補的好季節,也是健康人士進行食補的好時節。通過食補可使人保持健康體魄、旺盛的精力,從而達到減少疾病和推遲衰老的目的。秋季屬肺,而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故可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例如百合、沙參、玉竹、梨、奇異果、柚子、蘋果、甘蔗、蘿蔔、南瓜、蓮藕、馬蹄、花生、芝麻、栗子、銀耳、羅漢果、無花果、鴨肉、花旗參、鮑魚、冬蟲草、蜂蜜等,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繼而增進免疫力。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