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冬疾粥療袪病

冬疾粥療袪病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水米融洽,柔膩如一。」《隨園食單》這樣形容「粥」。而中醫根據養生理論配伍食物或中藥,與米穀類食品烹調而成的食療粥品,被廣泛運用於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等方面,成為中國飲食文化中最具特色與魅力的元素。

 

  11月22日為節氣小雪,冬季閉藏,氣候寒冷,人體生理反應則陽氣收藏,易患寒症疾病。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即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食養原則適量溫陽進補,不忘養陰,減鹹增苦。從營養學角度,適當增加動物類食物,避免過食大辛大熱食品。

 

  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稱之為六邪。六邪之中,寒為冬令主氣,如防寒保溫不夠,人體易感受寒邪而染病,因此寒病多發於冬季,這季節警惕寒邪致病為要。

 

  另一方面,如該冷的時候不冷,人體也會容易生病,這段時間是感冒高發期,需要特別注意保暖。今年冬季,傷風、感冒、流感以至新冠肺炎病毒處處,格外留意,稍有不適,便須禦病於微。

 

  以粥作食療或藥引,早於史記已有記載,扁鵲以粥治病;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更把粥品配合藥療,發揮診治的功效。其中《傷寒論》七次提到如何以漿粥運用在脈證治法上,提升病人痊癒的成效。

 

  可惜這些古醫書只著重診治的層次,而忽略了烹煮食療粥品的細節。幸好我們地處華南,嶺南醫藥配上嶺南食制正好填補了這食療的空檔。下面就是一些嶺南醫師推介用來治療感冒咳嗽的湯粥;用湯粥來養胃,緩解身體緊張,補充能量。

 

風寒感冒粥

 

  粥裏加芫茜15克、生薑10克、葱白10根。熬出來就有發汗解表補益溫中的效果。

 

  芫茜芳香通竅,生薑溫中散寒,葱白解表發汗,三品同用使流汗開鼻竅。但服食後,需多喝溫水,多休息,多蓋被子,少吹風。

 

風熱感冒粥

 

  新鮮薄荷葉30克、桑葉20克;煮粥,粥熟了才放薄荷和桑葉。

 

  薄荷清香,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但不能煮太久;對感冒喉嚨痛腫的人來説,薄荷更有疏風消腫的作用。風熱感冒患者需要多休息,多喝熱水湯粥,少吃辛辣煎炸食物。

 

暑濕感冒粥

 

  新鮮荷葉一張到三張,一起熬稀粥,粥熟後,加上幾片藿香葉便成。

 

  湯粥養胃,配以新鮮荷葉,清暑袪濕,解表和中。加藿香葉能辟惡濁、開胃口,治療穢嘔。

 

腸胃感冒粥(香蘇粥)

 

  香附10克、紫蘇葉10克、陳皮5克、生甘草5克。

 

  四味藥與粥同熬,熬出來的粥,芳香開胃,辛散解表,進食時可加一點點薑絲,注意的是紫蘇葉要後下。飽食生百病,陳皮消食和胃,健脾化濕,正好針對腸胃型感冒。

 

風寒咳嗽粥(杏橘薑粥)

 

  杏仁10克、橘皮10克、生薑絲10克。

 

  用這三味藥熬成杏橘薑粥,杏仁潤肺降氣,橘皮行氣化痰,通宣理肺,生薑溫中散寒。這粥喝起來,胸肺暖洋洋.驅走風寒,就不再咳嗽。但切忌貪涼飲冷,需要多休息。

 

風熱咳嗽粥

 

  白蘿蔔500克、杏仁15克、陳皮5克。

 

  白蘿蔔、杏仁和陳皮,熬在粥裏,餓了吃粥,渴了喝湯,兩三天肺就不冒火,大便也通暢,咳嗽自動就好了。而且白蘿蔔當菜食,降氣通腑最有效;冬天吃蘿蔔,能清熱排濁,順氣化痰。

 

肺燥咳嗽粥(雪梨銀耳川貝粥)

 

  雪梨1個、銀耳10克、川貝母粉5克、蜂蜜或冰糖適量。

 

  這雪梨銀耳川貝粥,用熬好的湯粥,色白入肺,質潤能滋陰,再用該湯粥來熬雪梨銀耳川貝,熬好後加點冰糖或蜂蜜都可以,湯粥清潤,清甜可口。

 

痰飲咳嗽粥(薑辛味桂粥)

 

  乾薑5克、細辛2克、五味子5克,肉桂5克。

 

  用這些藥料打成粉,拌在粥裏,老人家一喝,渾身暖洋洋。晚上咳痰就少,睡覺就安,這粥香香辣辣的,容易入口,叫薑辛味桂粥。中醫講到,若要痰飲退,宜用薑辛味。又説,夜咳肺間寒,用乾薑、細辛、五味子,能暖中化寒痰。配上肉桂強心臟,冷痰哮喘便得安睡。

 

  所列均為一人分量,食材以鮮品為先,如鮮品欠供應,當選乾品。食療粥品一般用作紓緩病況,沒疾病感染的人,也可當作預防食品食用。只是粥品都帶藥性,最好以三天為一周期,觀察身體狀態再行繼續。

 

  人體是否發病,要看個人的抵抗力;同一條件下,有發病,有不發病的,關鍵是人體的抗病能力不同,這就是中醫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道理。因此,冬寒時節,時刻留意外在的氣候變化,調適自身的抗病機能,才能袪病於身外。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