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見微知著】手掌「魚際」處發紅反映肝有問題?留意4種證型、食療未病先防

【見微知著】手掌「魚際」處發紅反映肝有問題?留意4種證型、食療未病先防

中醫話

  最近有很多朋友看見自己手掌比別人紅,擔心自己會否患有「肝掌」。「肝掌」是甚麼?所謂「肝掌」,是指手掌大拇指和小指根部的大小魚際處皮膚出現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加壓後變成蒼白色。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種體徵的確是與肝臟疾病存在一定關係的。「肝掌」雖然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重要標誌之一,但也可見於少數健康人,所以若然出現類似「肝掌」的情況,不用太緊張,但依然應注意作息、均衡膳食,切勿掉以輕心。

 

「肝掌」不一定有西醫學的「肝病」

 

  臨床上往往見到不少健康人發現手掌心發紅,就慌張地以為自己得了「肝病」,但經過各項檢查後,顯示無肝病,且肝功能正常。西醫學研究顯示,如體內雌激素分泌增多,並超過了肝臟的滅活能力,會導致「肝掌」的出現。因此對於出現「肝掌」而又非常擔心的朋友,應當先予西醫診斷,結合病史、體格檢查、肝功能、乙肝兩對半、丙肝、肝膽胰脾彩超等多項檢查後並經過綜合分析判斷,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

 

又稱「朱砂掌」、「紅斑掌」

 

  據何國璋中醫教授表示,就中醫學而言,兩手掌大小魚際處,膚色紅赤,壓之退色,皮膚變薄者則稱為「朱砂掌」,又名「紅斑掌」;古代文獻《靈樞》曰:「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腹中寒。」《銅人圖》曰:「胃中寒,則手魚際之絡多青,胃中熱,則手魚際之絡赤。」雖然未有診斷出「肝病」,但中醫講求「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所以我們可以用以下介紹的湯水以作預防調養之用,而常見的證型有「肝火犯胃」、「肝腎陰虛」、「瘀血鬱阻」、「肝鬱濕困型」。

 

 

註冊中醫師何國璋教授(圖片由作者提供)

 

常見四種證型與食療推介

 

(1)肝火犯胃型

 症狀:手掌大小魚際膚色鮮紅,頭痛目眩,口苦脇痛,心煩易怒,胃納不佳,面色紅,眠少多夢,口乾舌燥,或見齒齦出血,小便黃赤,舌絳紅少津,脈弦數。

 

食療推介:瀉火護肝湯

材料:夏枯草5錢、黃豆2兩、龍牙白合8錢、蓮藕1斤、丹皮3錢、生薏米1兩、馬蹄6至10粒、無花果6至10個、蜜棗4粒、瘦肉半斤

製法:先將瘦肉出水,再將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水適量,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約45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瀉火,健胃護肝

 

(2)肝腎陰虛型

症狀:手掌大小魚際膚色鮮紅,低熱或午後潮熱,頭暈耳鳴,形體消瘦,面色灰暗,失眠多夢,口乾舌燥,或見小便黃赤,舌質紅而瘦小,舌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食療推介:護肝花膠煲老鴿

材料:花膠4兩、百合8錢、蓮子5錢、丹皮2錢、山藥5錢、杞子6錢、生薑2片、黑棗4粒、無花果4粒、老鴿1隻

 

製法:

1.先將花膠預先浸透發開,用清水洗乾淨,切成塊狀,放入滾水中煲兩小時,瀝乾水,備用。

2.老鴿切洗乾淨、去毛及內臟,備用。

3.生薑刮皮,切兩片;紅棗去核,備用。

4.瓦煲內放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滾,然後放入以上材料,改用中火繼續煲4小時左右,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飲湯食用

功效:滋陰固腎,涼血養肝

 

(3)瘀血鬱阻型

症狀:手掌大小魚際膚色暗紅,面色黧黑,兩脇下或見刺痛,夜間加重,口乾口苦,脈沉弦或弦澀,舌質暗紅,或見瘀點,少苔,舌下脈絡怒張

 

食療推介:田七燉烏雞

材料:田七片2錢、玉竹1兩、烏雞1隻、葱、薑適量

製法:烏雞劏好洗淨,斬大件,汆水後備用;薑去皮切片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燉3小時後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飲湯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養肝

 

(4)肝鬱濕困型

症狀:手掌大小魚際膚色暗紅,兩脇下脹痛,口苦痰多,或伴有睡眠不安,心煩不寧或時寐時醒,苔滑黃膩,脈細滑

 

 

(圖片由作者提供)

 

食療推介:綿茵陳赤小豆飲

材料:綿茵陳1兩、赤小豆1兩、合歡花3錢、蜂蜜適量

製法:將以上材料浸洗乾淨,加水適量,煎水代茶飲用。

功效:疏肝利濕

 

  我們中醫常說「三分醫,七分養」。所以除了以湯水以作幫助之外,平日應特別注意自我的飲食宜忌,均衡飲食,嚴防暴飲暴食,並忌煙酒及辛辣動火之品,最後要注意精神及生活起居的調養。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