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另類訓練】戴口罩運動猶如進行「低住高練法」,跑手或有意想不到的訓練效果!

【另類訓練】戴口罩運動猶如進行「低住高練法」,跑手或有意想不到的訓練效果!

馮華添
馬拉松週記

  7月第三波疫情時,政府下令關閉運動場,並限制市民做運動時必須戴口罩;然而自11月第四波疫情爆發,比第三波更嚴峻,運動場也關閉了,但政府卻讓大家在室外做運動時可「除罩」。儘管如此,跑手也是普通人,運動期間不會有「特殊」抗疫能力,所以口罩還是「戴好過唔戴」。 

 

  筆者統計過最近10天衛生署公布源頭不明個案,總數是303宗。與這303個源頭不明的個案接觸過的帶菌者,分分鐘仍在社區,顯示現時香港帶菌者遍布全港各區。但凡外出,隨時都有機會中招。在此,筆者呼籲各位跑手:無論在任何地方,是否做運動,也要佩戴口罩自保!  

 

  筆者在2007年,曾經安排一位學生除了依照訓練時間表練習外,還需要長期配戴口罩,但這卻與防疫無關。原因是筆者覺得他有機會可以在柏林馬拉松Sub 3,但他欠缺信心。當時他個人最佳馬拉松成績是3小時47分,還有幾個星期訓練便比賽,目標還要跑快過舊紀錄接近50分鐘。另一方面,筆者也覺得他心肺功能未及有共同目標的兩位隊友,於是決意為他加多一種額外訓練,就是利用戴口罩模擬其中一種高原訓練的方式,實行在平原進行「高住低練法」:模擬生活在低氧環境下,但訓練卻有正常氧氣供應。因此位跑手自己一個人住,方便長時間佩戴口罩,而工作時會獨自在冷氣室內,由於氣溫低,他甚至同時佩戴兩層口罩保暖,減少吸入氧氣量度,他只會在運動場訓練 、進食及沖涼時才會除口罩。他以這方式生活了約個半月。直至比賽當日,他全程跟住兩位隊友,以2小時55分30秒完成,與隊友於1分鐘之內先後衝過終點。我們沒有進行任何科學分析,研究這方法究竟有沒有效,但筆者刻意提出此安排,是希望他覺得自己有做過另類特別訓練,增加自信,相信對他也有一定的心理幫助。

 

  筆者於2004年曾參加在香港體育學院舉辦的高原訓練研討會,其後於2005年渣打馬拉松比賽前,為男跑手賴學恩及女跑手黃小萍安排進行低氧儀器訓練,其後他們於渣打馬拉松比賽成為2005年香港男子及女子馬拉松冠軍。

 

  筆者於2009年前往北京體育大學,參加由國際田聯主辦的高原訓練研討會,並曾多次安排學生前往青海多巴高原訓練場進行高原訓練。高原訓練主要有三種訓練方式,第一是「高住高練法」,運動員前往高原居住及訓練,好像近年香港運動員到青海、昆明、肯亞等高原地方進行訓練。第二是「低住高練法」,運動員住在平原,訓練前乘坐吊車到達高原訓練場進行訓練,第三是「高住低練法」,運動員前往高原生活,訓練前由高原乘坐吊車返回平原訓練,之後返回高原生活。第二及第三種高原訓練,要選一些有吊車上落山的高原,方便運動員進行此兩種訓練摸式。

 

  另外,在北京體育大學內,有一座體育大樓,其中一層建設為低氧訓練層,這裏有各種運動設施的健身室,也有很多供運動員入住的低氧房間,可以讓運動員進行以上三種高原訓練。

 

  聽說香港體育學院也有一個低氧倉,可以讓居住在體院內的精英代表預訂進行訓練,使用此低氧倉進行低住高練法,即是進入低氧倉內,於低氧環境下進行訓練。

 

  若我們現在戴口罩做運動,也可以有「低住高練法」的效果,可能有機會為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訓練效果呢。  

 

筆者於2009年前往北京大學,參加由國際田聯主辦的高原訓練研討會。(圖片由作者提供)

筆者安排學生前往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進行高原訓練時攝。(圖片由作者提供)

筆者2009年參加國際田聯主辦的高原訓練研討會,與其他國家教練一起拍攝。(圖片由作者提供)

2008年第一次安排賴學恩、周子雁、賴吉前往青海多巴參加高原訓練,他們與同學一起拍攝。(圖片由作者提供)

賴學恩、周子雁在青海多巴基地拍攝。(圖片由作者提供)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