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深夜總是餓】睡前特別想進食?小心患上夜食症!夜食症與暴食症有何分別?

【深夜總是餓】睡前特別想進食?小心患上夜食症!夜食症與暴食症有何分別?

健康大晒

  為何深夜總是餓?即使知道吃宵夜對健康不好,但是每次來到睡覺的時間,總是會忍不住要打開零食過一過口癮!不過,如果大家發現次次宵夜都吃不停,在晚餐後睡覺前總要進食,就可能患上飲食失調疾病——夜食症!夜食症是一種過度進食和睡眠問題的綜合症;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患者大多伴有情緒和睡眠質素差的問題,而且夜食症有機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夜食症:多伴情緒和睡眠問題

 

  對於香港人來說,吃宵夜是一件好平常的事,更被不少人視為忙碌一整天過後放鬆身心的方法。難道「愛吃宵夜」就會跟「夜食症」掛上等號?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指,病人一般在日間會沒有食欲,更大多伴有睡眠和情緒的問題。據醫生的臨床觀察,病人都會有失眠的困擾,經常在半夜醒過來,導致生理時鐘變得混亂;同時有部分患者的情緒會較為波動,可能伴隨焦慮症、抑鬱症,甚至狂燥症等。

 

3大主要徵狀

 

  除了以上特徵之外,醫生建議可以留意自己有沒有以下3大主要的徵狀︰

 

  1. 晚餐後到睡前的時間會特別想進食,而患者在這段時間所攝取的卡路里會大於全日總攝取量的四分之一。
  2. 一星期平均有2次以上半夜起床進食。
  3. 跟夢遊或其他與睡眠有關的飲食失調(Sleep-related eating disorder)不同,患者是清楚知道自己正在進食。

 

 

夜食症的病人大多在晚餐後到睡前的時間會很想進食。

(istock)

 

  如果懷疑自己有患上夜食症的可能,甚麼情況下需要求醫呢?陳醫生說,如果一星期有4至5天未能入睡,再加上有2個晚上需要起床進食,病人最好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至於嚴重程度,就要視乎病徵出現的頻率是否影響日常生活來界定。

 

夜食症 V.S 暴食症

 

  有外國的研究指出,每100個人當中就有1至2人患上夜食症。醫生指,雖然香港暫未有正式的統計,但她發現夜食症的病人大多是10至20多歲的年輕人,她更留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有意減肥的人士都會有以上的飲食問題。醫生指,現時還未確定到減肥和夜食症的關係,但減肥人士有機會在日間的食量不大,晚飯後卻不能控制自己的食欲。

 

  醫生指,有研究發現夜食症的成因與荷爾蒙失調有關,病人有兩種荷爾蒙的水平較低,分別是退黑素和瘦素(Leptin)。從以上的特徵看來,夜食症的病人都會吃一定分量的食物,跟我們較常聽見的「暴食症」有甚麼不同之處?顧名思義,夜食症就是指定於晚上的時間進食,暴食症患者則會不分時間並在短時間內進食大量的食物,而且他們所進食的分量更為驚人,非普通人吃得下。最大的分別是︰夜食症病人會出現過重的問題;而暴食症病人的體重跟正常人則無太大的分別。

 

恐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夜食症的病人經常在晚上進食大量食物,這樣的飲食模式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荷。醫生解釋,入睡前進食,身體無法子如日間一樣消耗糖份或卡路里,糖份變相會積存在體內,所以身體要分泌大量的胰島素處理。久而久之,這樣會增加胰臟的負荷,最終形成糖尿病。

 

  另外,由於患者的身型都會較肥胖,從而影響到他們的社交。病人都會因為體型問題而不開心,影響自信心,他們在社交場合會退縮或是不願意出席社交活動,出現社交焦慮的問題。

 

 

醫生指,夜食症有機會影響病人的社交模式。

(istock)

 

治療方法︰藥物和心理治療

 

  不幸患上夜食症,治療一般會從兩方面入手,分別是藥物和心理治療。前者,醫生會處方血清素藥物幫助病人改善情況;後者,病人需要接受認知行為治療,除了糾正患者錯誤的想法和調整其飲食習慣之外,亦會跟病人進行一些放鬆練習,例如肌肉放鬆練習和靜觀練習等。醫生亦補充,患者在家中自行做一些拉筋或是柔軟體操放鬆自己亦會有幫助。

 

 

精神科專科醫生

陳蔓蕾

(圖源︰陳蔓蕾精神科醫生專科診所網站)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