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中醫有法】經常視像會議易致「三角肩」? 3大痹痛證型,手法復位輔針灸、小運動可改善!

【中醫有法】經常視像會議易致「三角肩」? 3大痹痛證型,手法復位輔針灸、小運動可改善!

譚莉英
美女中醫

  由於疫情關係,很多朋友都會用zoom或FaceTime以網絡聯繫方式跟朋友或家人見面,慢慢,大家都會注意到頭、肩、頸在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其中一個情況,就是三角肩大量湧現,Ada便是其中一人。

 

  Ada問:「譚博你好,我跟同事用zoom 開會時,同事注意到我肩與頸的角度增大,彷彿好似沒有頸一樣,呈現三角肩的狀況。近日國外也流行以頸項和鎖骨去作審美標準,三角肩實在難看。

 

  初是以為是自己緊張而不自覺把肩膊抬高,漸漸發覺,縱使在放鬆狀態下,肩膊也依然高聳。現在連圍上頸巾也會經常滑落,從你們中醫來說,究竟我出現了甚麼問題呢?」

 

  我答:「三角肩或稱溜肩,患者感覺背包肩帶總是下滑撐不住, 人體肩部與頸部的角度較大,當頸根處與肩線夾角≥20°時,正面頸肩部呈三角形。主要原因包括:1.頸椎病。2.脊柱側彎。3.鎖骨移位。4.肩部的鎖骨和肩胛骨周圍附著的各種肌肉群不發達、無力,使鎖骨和肩胛骨遠端下垂。

 

  致病因素,可受遺傳因素影響,先天肩胛骨與脖子之間的夾角比平常人大,可以通過後天的治療和輔助進行矯正。更多的是不良習慣所造成的,因經常駝背或是墊太高的枕頭,導致頸椎變形、斜方肌肥大,出現溜肩的情況; 或缺乏鍛煉,使肩頸肌肉變厚,肩胛骨斜方肌往上抬起;或聳肩打字、電話、電腦工作等,都會造成的斜方肌肥大。」

 

  Ada續:「不知還可,當知道後,我漸漸覺得自己肩頸也很痠痛,而且容易疲累,手也發麻,實在很擔心,其實都是三角肩引起的原因嗎?」

 

  我答:「三角肩或溜肩引起的痛症為痹症,較常見的證型如下:

 

  1.風寒濕痹型:肩頸背部痹痛,痛點游走不定或疼痛劇烈,頸部僵硬,惡風惡寒。

  2.氣血虧虛型:肩頸背疲累不適,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不仁,神疲,倦怠無力。

  3.肝腎虧虛型:肩頸背疼痛或痠痛,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四肢麻痹或無力,可伴有腰膝痠軟無力,久行不能。」

 

  Ada急著說:「對、對、對,我一向有脊柱側彎,也有腰痠腿軟,想必一定肝腎虧虛了,譚博你有方法處理嗎?」

 

  我答:「手法復位治療佐以針灸。

 

  手法復位治療以舒筋通絡和將結構回復到正常生理解剖位置為原則。通過適當的復位手法及刺激穴位,如:按、揉、推、滾、撥筋等手法,同時結合針刺:風池穴、大椎穴、頸百勞穴、肩井穴等,佐以艾灸,留針20分鐘,隔日1次,7次為一個療程,便可疏通膀胱經,以行氣活血,舒展筋骨,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氣血通暢,疼痛消除,鬆解黏連與攣縮的組織,從而達到脊骨平整與補肝益腎之效。」

 

  Ada大喜:「可以解決那就太好了。那麼平時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我答:「日常糾正溜肩可多做肩頸部位的拉伸,平時多聳肩,在坐著或者站著的時候,先把整個人身體坐正了,然後再慢慢的將肩膀聳起來,堅持10秒以上,保持不動,感受肌肉的發力,再慢慢的放下去,如此循環十個來回,每天做3到4次;

 

  或將雙腿打開,與肩同寬,然後再用雙手提重物,建議是兩邊重量一樣,如:樽裝礦泉水。隨後再將雙臂舉起,慢慢地提起手臂,直到與地面保持水平面之後,再慢慢地把雙手放下去,每次重複約十次;

 

  亦可做平板支撐,下巴微收,感受斜方肌的用力。

 

  以上這些活動都有助訓練肌群。」

 

  Ada笑說:「我就是懶得做運動,都是交給你處理啦。」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