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敏感來襲】入春濕熱型皮膚病易復發!汗疱疹與濕疹有何分別?

【敏感來襲】入春濕熱型皮膚病易復發!汗疱疹與濕疹有何分別?

中醫話

  近年全球暖化加速,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問題;中醫學在人和自然爲一體的觀點上出發,自然受災,難免禍及人身。中醫學中早有「六氣致病」之說,六氣太過則爲災;人體亦是同樣道理,一旦陰陽失調,臟腑失養,則患疾生病。註冊中醫師張立彤表示,廿四節氣中的「雨水」過後,正式進入春天,香港氣溫明顯回暖而潮濕;這是南方人體質偏向濕熱的原因,濕與熱互結的病證在香港甚是常見,特別是濕熱型的皮膚病,其中以「汗疱疹」最容易復發。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今期張醫師會教大家如何擺脫複發性汗疱疹。

 

不良生活習慣易惹上汗疱疹

 

  張醫師指出,脾胃是人體代謝水液的重要器官,嗜冷飲酒,降低脾胃機能,水濕代謝不良而屯積於體內,阻礙身體氣機,一旦濕氣往體表走,便形成了汗疱疹。汗疱疹在臨床上最常見的證型是脾氣虛弱導致的濕熱蘊結型,一遇上又濕又熱的天氣,汗疱疹便一觸即發!

 

 

(iStock圖片)

 

汗疱疹、濕疹如何區分?

 

  汗疱疹和濕疹的症狀很相似,但汗疱疹不能說是濕疹,他們還是各自有區別的。那麼,兩者有甚麼區別?濕疹是一種慢性及頑固性皮膚炎症;汗疱症就是人們常說的出汗不良,是一種水疱性疾病。濕疹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片狀、條狀或其他形狀的紅腫,並伴有瘙癢和皮損的現象;而汗疱疹則常見發生於患者的手掌、足底、手指側面,容易反覆發作,嚴重時更會形成膿疱,引發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等症狀,患者應正視問題,及早尋求治療。

 

汗疱疹的發病成因和症狀

 

  中醫稱汗疱疹爲「螞蟻窩」,是一種多發生於手掌、手指、腳掌、腳趾間皮膚的復發性水疱,常伴有手足多汗,發病以夏季多見。中醫主要認爲內有蘊熱,脾失健運或陰虛內熱,導致汗出不暢而致此病。主要臨床表現是水疱分散或成群發生在手掌或手指側面和指間,往往呈對稱性分佈,多數爲粟粒至米粒大的深在性水疱,水疱早期透明,後期則變混濁,一般不會破裂,2至3周內多自行吸收消退,形成領圈狀脫屑;或因搔抓而表面剝脫、結痂,嚴重時整個手掌彌漫性脫屑;或繼發感染呈現手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或出現甲營養不良。

 

中醫分型治療汗疱疹

 

1.濕熱蘊結型

 

症狀:手掌、腳趾較多的深在性水疱,瘙癢明顯;口乾,大便溏爛不暢,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脉滑或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金銀花生地湯,金銀花、生地、土茯苓、茵陳、澤瀉、白花蛇舌草、佩蘭、荊芥、薏苡仁、甘草等,隨證加減

註:方藥須經註冊中醫師處方

 

2.陰虛內熱型

 

症狀:手掌、足趾水疱灼熱微癢,心煩多汗,失眠多夢;舌苔薄黃,脉細數

方藥:知柏八味丸加減,知母、黃柏、澤瀉、茯苓、浮小麥、麥冬、丹皮、山萸肉、淮山藥、生地、甘草等,隨證加減

註:方藥須經註冊中醫師處方

 

食療推介:袪濕止癢茶

 

 

(圖片由作者提供)

 

材料:白鮮皮10克、土茯苓10克、白朮10克、生薏米15克、甘草4克

製法:先將全部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滾後轉文火煲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袪濕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本文提供食療作參考用,若有任何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