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中藥抗疫】中醫藥可對付變種病毒嗎?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邏輯」與西醫有何不同?

【中藥抗疫】中醫藥可對付變種病毒嗎?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邏輯」與西醫有何不同?

中醫話

  世紀病毒「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已經超過一年多,近日變種病毒更席捲本港,人心惶惶。根據統計,目前疫情所致的全球死亡人數已高達250萬人。各國政府相繼開發疫苗,但並未在臨床上顯示出百分百的抗新冠病毒成效,而其潛在於人體的副作用亦讓人十分憂心。隨著病毒不斷變種,疫苗是否拯救世界和人類的唯一出路?傳統中醫藥在治療疫病方面有没有成效?今期有註冊中醫師温愛詩博士分享中醫藥在抗疫的成效和展望;中醫藥可以成為疫症的點點曙光嗎?

 

中醫藥抗疫自古有之

 

  温博士表示,華夏文化五千多年,在抗瘟疫方面經驗豐富。《中國疫病史鑒》載,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的大型瘟疫;未正式記載的超過500次,而中醫藥在抗疫史中從不「缺席」!東漢時戰亂爆發大型瘟疫,當時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曰:「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為了攻克這種瘟疫,張仲景潛心研究,並寫出了中醫經典名著《傷寒雜病論》。

 

中醫「正氣在內」全面抗新冠

 

  温博士指,中醫藥的治療邏輯與西醫不同,主要是針對患者個人體質,通過望聞問切、四證合參,辨証論治,結合現代科技檢查,增加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中醫的理論強調「正氣在內,邪不可干」,激發人體的免疫機能,驅離病邪。掌握自然界「五運六氣」的變化,結合「整體治療」,調理臟腑,固本培元提升身體機能來抗病防病。

 

  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採取「未病先治,小病早治,大病綜合治療」的方法,屢起沉痾,挽救生命。除了臨床應用中醫經典名方研製的「三方三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和宣肺敗毒方)治療各型輕重患者,更對隔離者和醫護人員,施以中藥湯劑預防,效果非常顯著。而對於重症患者則採取綜合治療,重用針劑注射搶救,配合急症名方,效果理想。恢復期和康復期的患者,出院以後為防止肺部後遺症,繼續服用中藥湯劑外,配合一些理療方法,幫助肺部炎症吸收,防止黏連,清除餘邪,扶助正氣,例如艾灸、太極拳、八段錦等,促進患者徹底康復,減少後遺症。

 

  其中的清肺排毒湯對於最近反覆的疫情和病毒變種的療效據說臨床療效良好。疫情在國內全面受控,除了嚴謹的隔離政策外,中醫藥的廣泛運用和早期預防,明顯減低疫情在中國的死亡率,中醫藥又再次立下汗馬功勞。

 

中醫抗疫 萬變不離其「宗」

 

  已經仙逝的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在一個關於SARS的訪問中曾解釋,為甚麼中醫沒有細菌學(病毒學)? 鄧老認為中醫不治療病毒 / 細菌,但理解生病的條件(病因)、人體生病後的反應、天時、氣候和辯證治療方法。鄧老指出「抗體」是外在產生(外環境),比較難掌握;中醫藥治病注重處理人體「內在環境」,則容易掌握調控,效果好而副作用少。

 

註冊中醫師温愛詩博士是香港註冊中醫、中醫皮膚專家、中醫嶺南皮膚病流派傳人和養生美食設計策劃。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及中醫(針灸)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皮膚科)。多次擔任香港大學校友會餐廳及著名機構養生美食盛宴之全權策劃及演講,崇尚『藥食互補』、『寓養與食』,帶領極緻品味美食養生新潮流。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