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肌少症」備受注意!嚴重會令身體功能下降,失自理能力!這5個生活細節出狀況,要小心!

「肌少症」備受注意!嚴重會令身體功能下降,失自理能力!這5個生活細節出狀況,要小心!

Oscar 治療師
都市痛症

  肌少症,這個名字逐漸為人熟悉,是中老年人衰弱的表癥,然而年輕人也會因為缺少運動、營養不均衡或因過度減肥而引致肌肉流失,面臨提早骨質疏鬆的風險。肌肉流失是一個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正常現象,成人到了30歲後,身體的肌肉便會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而到了60歲以後,肌肉流失的速度仍會更快。

 

  肌肉流失就會形成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及身體功能下降,因而失去自理能力。肌少症在香港的統計中,每100人就有9人患上肌少症,這個數字不是小問題,而且女性較男性容易患上,因為男性年輕時一般會有較多運動量,因而身體儲存較多肌肉,日後患上肌少症的機會相對較少。

 

生活細節出狀況 當心肌少症危機

‧扭乾毛巾變得吃力

‧不時掉下手持的物件

‧需要靠支撐物才能站起來

‧走路變得愈來愈慢

‧或上不到樓梯

 

  除了這些日常生活細節,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可以使用小腿圍來當作肌肉的測量標準,使用這個標準是因為小腿的皮下脂肪比較少,而且不容易受到內臟的影響,始終中年人士都有中央肥胖的問題。過去的各國研究也都顯示,小腿圍的寬度跟肌肉「量」是高度相關。

 


(網上圖片)

先坐下,膝關節呈90度,再以兩手拇指、食指圍成一圈,量度小腿肚的粗幼。

 

  骨骼肌會隨著年齡增加慢慢減少,但是要增加肌肉只有做「阻抗性運動」,也就是重量訓練,所以許多老人家從事的有氧運動,像是急行、緩步跑、行山、游泳,其實只能練到心肺功能,沒辦法減緩肌少症的問題。

 

  因此,阻力和負重運動可以強化肌肉,才能對減慢肌肉流失很有幫助。至於要如何制定專屬的訓練計劃,以及更準確的SARC-F 量表,下次分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