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閒話枸杞

閒話枸杞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枸杞這名稱,現在一般人所理解的是指枸杞子而言,近年人們蜂擁追求健康食品、保健食療等食材,把中藥材上注明的枸杞一物塑造成追捧對象,枸杞便被正名了我們一直稱為杞子的食材。但以廣東人來說,枸杞是我們平常不過,日常用以佐膳的蔬菜枸杞葉,如枸杞滾豬潤湯,而這「枸杞」當有別於各類推廣物上林林總總的「枸杞」產品。

 

  為免混亂,本篇概以枸杞葉、枸杞花、枸杞子、枸杞根的名稱來描述,方便識別;而枸杞單詞,則只分辨為植物名稱。

 

  追本溯源,枸杞是一種茄科植物的名稱,被列成為中藥材,始於《神農本草經》,並詳見於《本草綱目》。枸杞作為食物和背後的意義,早記載於先秦時代,《詩經》内有多篇描述枸杞詩篇,看來枸杞在當時日常生活所佔的地位不輕。一般茄科植物帶毒,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番茄,其葉還帶毒性,不能食。但枸杞這茄科植物,卻在數千年前已被馴化,不但無毒,可供食用藥用之餘,更是全株是寶,含有豐富對人體保益的重要元素。

 

  枸杞全株的寶,《本草綱目》有載「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採子,名枸杞子;冬採根,名地骨皮。」枸杞葉,一些典籍和北方稱枸杞頭,是佐膳的佳蔬良藥,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的功效,枸杞葉富含甜菜鹼、蘆丁及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常飲枸杞葉茶具有養肝明目、軟化血管等保健功效。地骨皮有解除肌膚虛熱和凉血止血的作用,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清虛熱藥,應用非常廣泛。

 

枸杞類別

 

  我們一般食用的枸杞子或有關藥材類別如地骨皮等,原植於寧夏或甘肅枸杞,品種稱為「寧夏枸杞」,或其他西北植栽的衍生變種。至於我們日常食用枸杞葉,則是同科同屬的枸杞植物「中華枸杞」,或其他華南植栽的衍生變種。因兩個品種為同科同屬植物,所包含元素接近;因繁殖地域不同,若論藥用價值,當以寧夏一帶的枸杞品種為首選。

 

  枸杞子在中國食用植物歸類,集水果、蔬菜、藥材於一身;而國外則以其可食用果實分類為水果並輔以保健强身的醫療用途。故其英文名稱為Wolfberry或近年用上的GojiBerry標示。

 

枸杞葉

 

  枸杞葉是枸杞的嫩莖葉,又名枸杞頭、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頭。入心、肺、脾、腎四經。補肝益腎,生津止渴,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中醫學認為枸杞葉「甘平而潤」,《本草匯言》中贊「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風濕可去。」但《藥性論》提到「與乳酪相惡」,尤需注意。

 

(網絡圖片)

 

  除詩經有詩提及枸杞,歷代不少名人如蘇東坡、黃庭堅以詩詞讚頌枸杞葉的功效,明代王世懋更在《瓜蔬疏》中稱「枸杞苗,草中之美味」。《紅樓夢》裏薛寶釵喜吃「油鹽炒枸杞芽」,亦是大觀園姑娘們的美容菜。所以在上海廣東都有較多以枸杞葉的菜譜流傳着。此外,用枸杞葉煎湯沐浴,收美容健身,防治百病的效用。

 

  王磐《野菜譜》稱「枸杞頭饑人飽食如珍饈」。新中國開國之初,糧食不足,枸杞頭便是其中成為賴以充飢的野菜。

 

  枸杞葉所含芸香苷、維生素C、維生素P等,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膽固醇、抗動脈粥樣硬化及抗癌、抑制瘡腫等作用;枸杞頭還可減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枸杞雖可人工培植,但枸杞頭卻不是四季可得之物,只有在春初才會萌芽,而且採摘的時間相對較短,稍老即刺手,當梗微硬即不宜食用,供人們取用的時間不到一個月,故以前被列為珍貴食材之一,以加珍惜。

 

下一頁:枸杞花、枸杞子、枸杞根的補益功效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