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長新冠無藥醫?

長新冠無藥醫?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本港第五波疫情肆虐至今,過百萬人染疫。以往一直被忽視或被誤導為大感冒的新冠病毒病,不少康復者開始面對不同程度新冠後遺症的困擾,這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的後遺症,港人開始醒覺原來中招新冠,真的與感冒不一樣。

 

  最令人擔心的,長新冠被傳為無藥可醫,或成為纏繞終身的「絕症」。更重要是無論曾否染疫導致新冠病發,長新冠不單止在新冠康復者身上出現,原來在一些隱形患者、無症狀感染者、甚至體内有低毒量未病發的人,都有機會成為長新冠的長期病患病人。

 

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10月公布臨牀定義: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一般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世衞估計,全球約10%至20%新冠患者即使在康復後,病毒都會殘留幾星期甚至幾個月,長新冠最長可以持續多久,至今未有統一標準。如有關症狀持續超過12周而未有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便歸納為長新冠。新冠病毒可以衝擊患者腦、肺、血管、生殖及免疫系統,造成長期疲倦、呼吸急促、認知障礙甚至性功能下降等。主要症狀包括:極度疲倦、氣短、胸痛或緊繃、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失眠、心悸、頭暈、刺痛、耳鳴或耳痛、食欲不振、味覺和嗅覺變化、關節痛、抑鬱或焦慮、皮疹、咳嗽、喉嚨痛等。

 

(iStock圖片)

 

腦霧(Brain fog)

 

  因小膠質細胞遭過度激活致「腦霧」,是長新冠最常見的病徵之一。即使是輕症患者,也可能出現認知障礙,導致注意力、記憶力及語言組織能力下降。有患者因此出現失憶,導致思維混亂、頭暈頭痛,不時遺忘日常詞彙,或難以跟隨大腦指示作出反應。更有患者因難以保持清晰思考影響心理健康,出現焦慮及抑鬱等病徵。

 

  多項研究發現,即使是輕症患者,也可能出現嚴重腦部炎症。一種可能性是作為中樞神經免疫屏障、腦細胞小膠質細胞或會因染疫使過度激活,這一過程正與衰老或某些神經退化性疾病導致認知問題相若。

 

下一頁:更多後遺症及西醫藥紓緩效果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