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夏天養生 | 冬病夏治!是時候做三伏天灸養陽氣、改善虛寒體質!可預防鼻敏感、腸胃病、痛經?兩款湯水推介雙管齊下(附食譜)

夏天養生 | 冬病夏治!是時候做三伏天灸養陽氣、改善虛寒體質!可預防鼻敏感、腸胃病、痛經?兩款湯水推介雙管齊下(附食譜)

中醫話

  香港地到處都是商場,大家進出冷氣地方好易病,大熱天時唔飲返杯凍飲,周身唔聚財?結果,一出入冷氣地方又打噴嚏、又鼻塞、流鼻水,鼻敏感發作!註冊中醫師藍永豪博士指出,部分香港人缺乏運動之餘,又好食生冷東西,或會形成虛寒體質,容易誘發鼻敏感、哮喘及痛經等一系列虛寒性疾病,並增加罹患胃腸疾病的風險。點解救?又係時候做天灸!

 

養陽氣「冬病夏治」

 

  藍博士表示「春夏養陽」,天灸療法屬於中醫傳統療法之一,能為人體注入陽氣,從而改善虛寒體質,防範冬病來襲。天灸療法提及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屬肺金的庚日,此時屬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使用調配的中藥粉末,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通過藥物的刺激和吸收作用,藉經絡的傳導,以疏通經脈,行氣活血,調節臟腑功能及調整陰陽平衡,從而起到扶正氣、祛病邪之效。現代研究顯示,天灸療法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減少和預防疾病在冬天發作次數及程度,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重要日子2022年「三伏天」:

● 2022年7月16日(初伏)、

● 2022年7月26日(中伏)、

● 2022年8月15日(末伏)。

 

穴位敷胋一般是經過醫師調配好處方,多使用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祛寒除濕、通痹止痛的中藥。

 

天灸療法安全簡便

 

  天灸療法具有安全、簡便、療效肯定等特點。一般是經過醫師調配好處方,多使用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祛寒除濕、通痹止痛的中藥,將其研成粉末,再用蜜糖和薑汁調成糊狀,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敷貼時間因人而異,成人一般貼1至2小時,小孩敷貼的時間宜再短一些,以敷貼部位有發紅、灼熱、微癢、微痛為度。

 

除了進行天灸療法敷貼穴位,虛寒體質人士亦可跟據醫師建議,配合艾灸(圖為隔薑灸),以增強療效。

(圖片來源︰pixel.com)

 

天灸注意事項

 

  藍博士提醒,敷貼部位發紅、灼熱、瘙癢、微痛、色素沉著,均為常見反應,儘管古人還要求敷貼到起泡以達至最佳療效,正如近代有學者認為,天灸時選用較強的刺激量達至起泡,其用意是利用含有藥液的水泡維持較長的穴位刺激時間。然而,水泡有穿破感染及損容的風險,因此醫師會適當調整藥物後,並控制好敷貼時間,在維持療效之餘,務求減少皮膚刺激,從而減少水泡的發生。天灸療法並不適合三歲以下小孩,而孕婦、嚴重心臟病、嚴重精神病、皮膚潰爛、感冒發熱及過敏體質者等都不適宜敷貼。治療當日應戒口、避免冷水浴及著涼,並根據註冊中醫的意見,酌情使用以下藥膳食療以鞏固療效。

 

食療推介:參苓滲濕湯

 

  材料:太子參10克、茯苓10克、山藥15克、蓮子12克、炒扁豆9克、熟薏苡仁15克、蜜棗3枚、瘦肉及食鹽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瘦肉切塊汆水。將所有材料放煲內,加適量清水,煮約1.5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益氣健脾,滲濕止瀉,適合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四肢乏力、消化差、易腹瀉,屬脾虛夾濕證患者。

 

食療推介:參芪益氣湯

 

  材料:黃芪12克、太子參12克、陳皮1角、當歸9克、雞肉及食鹽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雞肉切塊汆水。將所有材料放煲內,加適量清水,煮約1.5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脾益氣,適合疲倦乏力,氣短聲低,面色蒼白,屬脾胃氣虛證患者。

 

藍永豪博士簡介

註冊中醫藍永豪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