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長者胃口差未必關新冠事!可能有隱疾!情況持績伴隨疲累、乾咳要留神(附開胃食療)

長者胃口差未必關新冠事!可能有隱疾!情況持績伴隨疲累、乾咳要留神(附開胃食療)

健康解「迷」

  本港確診個案回升,部分長者或因感疲累、胃口欠佳便「疑神疑鬼」,擔心確診。惟中、西醫認為,胃口不佳成因眾多,難以此斷定是否染疫。有專科醫生指,身體不適、發炎或心理因素,都可影響食慾;中醫師則指,天氣濕熱、飲食不當或脾胃虛弱,亦可致食慾不振;惟同時出現其他症狀如疲累、乾咳、眼睛發黃等,則可能是肝臟出問題,宜及早求醫。

 

腸胃科專科醫生黃子群

 

  腸胃科專科醫生黃子群解釋,人腦內的下丘腦(Hypothalamus)會接收腦部和身體不同部位的信息,以控制可影響食慾的分泌物,只要不受外來因素影響,它便會分泌物質「指示」人體出現食慾,但下丘腦易受干擾,如情緒、不同部位的疼痛或發炎等都能影響分泌。

 

胃口改變原因多 情緒有影響

 

  他坦言,胃口改變原因甚多,如身體不適、發炎或患病,又或心理因素如心情不佳、抑鬱等,可能都是成因;惟醫學界沒有硬性定義何為「沒胃口」,更不能以胃口改變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有些人(感染後)完全沒徵狀,因此以胃口判斷不是很可靠。」

 

註冊中醫師劉芷寧

 

  註冊中醫劉芷寧則表示,天氣濕熱、飲食不當或脾胃虛弱等情況,均可導致消化不良和食慾不振。她解釋,由於脾主消化和吸收、且有運化水濕的功能,「喜燥惡濕」卻是脾臟的生理特性之一,如體內濕氣過多,會令脾臟運作失常,容易引起水液內停,繼而影響胃口。

 

  此外「多思傷脾」,如思慮過多、情緒不佳,就會損傷脾氣,尤其是長者較缺乏運動,加上疫情下活動及社交減少,易致情緒抑鬱而令胃口大減。

 

  她說,長者隨年紀增長,味蕾會退化,對食物香味的敏感度下降,加上咀嚼吞嚥功能轉差、胃腸蠕動變慢等,亦會影響食慾。她續稱,如食慾不振持續長時間,並出現身體疲累、貧血、乾咳等情況須注意,因食慾不振或是內臟器官患病或老化的警號,「造成食慾不振的一大原因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疾病,如皮膚、眼睛出現發黃等症狀更不能輕視,要盡快求醫。」

 

伴隨疲累眼睛發黃 恐患肝病

 

  對於如何改善胃口,她提醒平日起居應保持規律,建議飯前半小時飲一杯陳皮茶刺激食慾,飯後半小時散步20分鐘,期間可持續揉肚子,藉此促進胃腸血液循環和胃液分泌,增強胃腸消化功能。

 

  黃子群則建議,平日要維持均衡飲食,如有不適應求醫找出病因,若身體無病痛,便多做運動、保持心境樂觀。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