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新冠等同流感 ?

新冠等同流感 ?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不少人認為新冠變種,會愈變愈死得人少,變成是流感一類,可以放寬管制,一切復常。但死得人少不等同害得人少,新冠和流感就像猿人與人類,似一樣,實兩樣。最大不同是後遺症。

 

  疫肆虐近3年,香港累計逾183萬人確診。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估計,本港可能有逾百萬人患新冠後遺症(「長新冠」)。根據中大一項關於長新冠的研究顯示,在7,000名受訪的康復者中,受精神及情緒問題困擾的亦不少,包括失眠、焦慮和抑鬱等(佔30%至40%),以及記憶力變差、難以集中精神(佔40%)等。

 

(iStock圖片)

 

  讀者應該對這類研究結果,不會感到詫異。筆者多次在本欄提及,新冠病毒侵害的不只是肺部,還有其他器官,而令人較容易忽略的,正是它對腦部及神經細胞的損害。

 

  2020年底,《紐約時報》已曾報道,新冠肺炎對精神疾病造成影響的數宗典型案例:一、被害妄想症。美國一名30歲的建築工人受感染後,覺得家人要謀殺他,為了「自衛」,他勒死「想謀殺他」的家人;另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一名36歲的護老院員工感染後,認為自己的3個孩子會被綁架,於是做了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行為。

 

  二、幻聽。美國一名42歲的女士新冠病徵輕微,但康復幾個月後卻出現幻聽:有聲音叫她自殺,又叫她殺死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妄想被害、幻聽,又或者突然變得偏執等種種精神受到干擾的情況,都是精神及情緒疾病,這比中大上述研究所涉及的範疇,以及所臚列的徵狀及影響,更大、更多,也更深。

 

  醫學期刊《刺針》報道,去年法國有深切治療部(ICU)醫生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40名病情較重、年齡中位數63歲的ICU新冠患者中,精神病情並不輕,而且有65%是相對年輕的患者。

 

(iStock圖片)

 

  美國不少精神病學權威疫情初期已發現,新冠對神經及精神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並呼籲大眾要關注精神健康,及早就醫。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深切治療部醫學副教授史提芬斯(Robert Stevens)早於2020年6月已指出,大部分新冠病人沒有咳嗽,甚至不感到疲倦,反而可能出現意識混亂,故他認為新冠同樣是神經疾病的大流行。

 

  與中大上述研究相類似的,還有英國一項於2020年首季關於新冠病人的調查。調查顯示,多達36%患者有焦慮、抑鬱、痛苦,還有創傷後遺症等明顯的精神病徵狀,而且近半(49%)是60歲或以下,並有年輕化的趨勢(見圖)。

 

(由作者提供)

 

  歐洲病毒及傳染病學專家、生物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家董宇紅博士指出,精神狀態也會增加患長新冠機會。有項研究希望從3,000個病例中,找出康復者有哪些因素患長新冠的機會更高。表列精神方面的憂慮,導致患長新冠的風險,明顯高於由健康問題所引發的風險(見表)。

 

(由作者提供)

 

  所謂「七分精神三分病」,大家還是不要過分擔心或焦慮,要相信自己的免疫力。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估計,冬季會再爆疫情,建議成人盡快打第4針。不過,學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約150名家長中,有47%家長指沒有或不會讓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值得社會關注。

 

  最重要的是,不要以為新冠就是流感,沒有甚麼大不了。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