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數據不騙人?

數據不騙人?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社會邁向復常,中國人「疫不過三(年)」這傳統智慧再次得到驗證。防疫、抗疫的智慧由經驗累積而來,但人類又有沒有從今次新冠疫情中汲取教訓,累積防疫、抗疫的經驗?

 

  疫苗接種無疑仍是防疫最有效的方法,但打不打針、打甚麼針,其中涉及風險考慮。如果資訊披露不完整,甚至不正確,不管是有心或無意,都會影響民眾「打不打針」、「打哪款針」等決定。今時疫情漸斂,卻有愈來愈多涉及防疫、抗疫的問題浮現。

 

澳TGA淡化風險

 

  早前澳洲一名醫生透露,澳洲藥物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TGA)沒有適時更新該國異常事件通知數據庫(Database of Adverse Event Notifications, DAEN)裏的死亡人數,包括疫苗致死人數,其中有兩名分別7歲和9歲的兒童,這引起了澳洲參議員Gerard Rennick極度關注。

 

澳洲TGA被指延遲更新疫苗接種異常事件的數據。
(iStock圖片)

 

  Rennick指出,疫苗由TGA批准使用,它便須對兒童因監管不力而致死負責,這會成為TGA延遲,甚至沒有更新DAEN的誘因。他認為,TGA淡化了新冠疫苗的風險,尤其是與心肌炎及心臟驟停有關的風險,故他呼籲對 TGA進行獨立監督。不過,TGA其實是有「獨立」的疫苗安全調查組(Vaccine Safety Investigation Group, VSIG)的,「獨立」是指組內專家的身份而非指組織的架構上,VSIG仍屬TGA轄下,這可能正是Rennick疑慮所在。

 

  截至本周一(6日),DAEN數據顯示,澳洲自開始接種疫苗以來,在137,576宗異常事件中,有134,224宗(即高達97.6%)被認為是與疫苗直接有關,其中 980人(即0.7%)更不幸致死。雖然死亡率似很低,但「直接有關」是重點,打疫苗就是不想染疫亡,打針「成功」,被打針者卻死了,不也很諷刺?而且打針致死,一個也嫌多,何況有近千人之眾?

 

澳洲有134,224宗異常事件被認為是與疫苗直接有關。
(iStock圖片)

 

  在上月9日《信與不信》一文中,筆者曾提及,去年美國疾控中心(CDC)負責新冠疫苗政策的官員,懷疑受錯誤數據誤導,授權為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數據會不會騙人,除視乎調研機構有心或無意「做數」外,還取決於政府及民眾怎樣看待數據,是有傾向性或客觀?是誇大還是淡化?是適時、超前或延遲?澳洲TGA今次便是個反面教材。

 

防治新病   未必求新

 

  港府也設有新冠疫苗接種異常事件(AEFI)的跟進及呈報機制,至於當局有沒有信實地使用、表達及演繹相關的資料及數據,市民可能已心裏有數。

 

  顧名思義,新型冠狀病毒病是「新」的疾病,但預防及治療的方法是否必須「與時並進」則未必。以疫苗為例,筆者就寧選打副作用相對較少的滅活疫苗,也不取以新技術mRNA研發而成的疫苗。

 

  傳統技術久經時間驗證,勝在安全穩妥,以此衡量,確是「新」不如「舊」。即使疫情已去,畢竟人類對新冠、對疫苗認識還是很少很少,香港要汲取教訓,盡快總結經驗,才不枉疫情期間所付出的人命、社會、經濟等代價,以及患者染疫後所帶來未可估量的後遺症。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