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盲信權威 ,死得人多

盲信權威 ,死得人多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世衞日前「終於」修訂了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的建議,指6個月至17歲、健康的兒童及青少年再不是優先接種群組。不過,高危群組包括長者及有重大健康風險的年輕人等,仍宜根據年齡及健康狀況,考慮接種加強劑。

 

  筆者用「終於」來形容世衞這個修訂,是早於兩個月前,我已撰文《信與不信》,提醒父母為子女決定打針前,必須慎重考慮。世衞建議往往滯後,而國際及政府醫療機構姗姗來遲的建議,有時或會導致「死得人多」。

 

  以今次最新的修訂為例,世衞仍建議長者打針,乃認為對長者仍利多於弊。本港就有名74歲的男性長者於前年11月,接種首針復必泰疫苗後同日死亡,日前獲新冠疫苗異常事件保障基金賠償200萬元。

 

(iStock圖片)

 

  由於專家指事主有冠心病,故未能確立死因與打針有關,但這已是繼去年5月,一名66歲婦人打復必泰後死亡獲賠200萬之後,第2宗打針後亡而賠償的個案。

 

  至於有沒有其他類似不幸個案,訊息或有滯後,暫不得而知,而且打針與死亡的因果關係,本港的專家似乎也傾向「未能確立」。以今時本地情況,任何人打針或打哪款針,真要慎之又慎,不要輕信權威。
生命無價,若因打針而丟了性命,不管賠償是200萬、1,000萬,比起活着的精采,都不值得,何況針後也可能造成死亡以外的其他傷害及負面影響?

 

美損失近1,500億美元

 

  投資顧問及研究公司Phinance Technologies一份研究報告估計,單在 2022 年,新冠疫苗在美國便造成了 2,660 萬人受傷、136 萬人傷殘,以及比正常單年死亡人數多出的300,000 人超額死亡,導致經濟損失共約1,477億美元(下同),包括受傷(899億)、致殘(522億)及死亡(56億)元。

 

  Phinance Technologies把打針的影響分為4類 : 無效或無症狀、受傷(輕度至中度後果)、傷殘(嚴重後果),以及死亡(極端後果),從而估算打針所造成人力資源成本的損失。

 

(iStock圖片)

 

  Phinance以絕對超額工時來計算經濟損失,而死亡人數,Phinance 則以自2021 年以來,超額死亡人數的年均絕對增長及勞動人口,計算出相當於56 億元的生產力損失。

 

  這些可定義的經濟損失尚可估量,但打針對生產力所造成的其他負面影響,例如員工對工作提不起勁、疲憊、情緒困擾等,在巨大的乘數效應下,就更難計算了。

 

CDC隱瞞疫苗惡果

 

  國際權威如世衞還可能「不殺伯仁」,但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CDC) 近日卻被傳媒揭發,刻意隱瞞疫苗可能導致異常及嚴重後果,包括急性心臟衰竭及死亡等。作為美國最高公共衞生機構,無論CDC隱瞞的原因是甚麼,都不能原諒。

 

(iStock圖片)

 

  今時疫苗概念廣泛為人接受,但採用新技術mRNA研發的新冠疫苗,其安全性尚未確定,政府在批准使用之前,必須反覆查證其臨床測試結果。

 

  1960年代初,前西德在短短10個月內,便有5,500名肢體畸形的「海豹兒」誕生,還有相當多孕婦出現流產、早產及死產的情況。當年,英國「海豹兒」多達8,000多宗,病例遍及加、澳、日、巴西等地。造成「海豹兒」的主因是婦女在懷孕初期,服用了一種名為「反應停」的合成藥以止孕吐所致,而它卻未經充分的臨床測試。

 

  未經充分臨床測試的疫苗風險同樣極大,傳統疫苗技術久經時間考驗,會較安全。今時疫情雖退,但若再有瘟疫大規模來襲,香港乃至國際社會又可從今次抗疫中,汲取了多少教訓  ?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