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怕熱怕焗又易熱氣?脾虛有濕!「南瓜茨實豬骨湯」健脾去濕、潤肺益氣

怕熱怕焗又易熱氣?脾虛有濕!「南瓜茨實豬骨湯」健脾去濕、潤肺益氣

陳沛思
食療新意思

  「每當下雨天,就特別困,不想起床。」Debby說。

 

  「請問前一晚何時入睡?」我問。

 

  「這個嘛……十二點前。」Debby說。

 

  「現在來說相當不錯。可是如果我們起床不是自然醒,表示睡眠不足。下雨天當然潮濕,睡眠不足,氣不足,自然疲倦。」我說。

 

  「還以為只有春天才會這樣。」Debby說。

 

  「香港的地理位置,比較潮濕。近日還好,下一兩天雨便會放晴。看到陽光,人也會精神一點。」我說。

 

  「說來也是。前陣子連連下雨,弄得我沒有心機。」Debby說。

 

  「不只情緒低落,也多人病。我們一身上下,都可被濕所困。濕代表如津液、血等體液運行不暢。濕滯,是口語中形容遇到麻煩的、難解決的事情。在中醫角度,濕和滯很有關係。氣血運行受阻,水液不通停滯成濕。當中以胃腹部位濕困的症狀最常見和明顯。

 

  我們常說脾土,脾屬土,位於身體正中央,無論氣血往上往下,都要通過胃腹。在這個交通要塞,當胃腹的水液運行太慢,甚至堵塞,聚而成濕。常見症狀為腹脹,若濕在胃部則感到胸悶和嘔吐,濕在較下的位置則腹瀉。

 

  近來很多病人都伴有腹瀉問題。」我說。

 

  「說來也是。好像吃得稍為油膩一點則腹瀉。幸好瀉後沒大問題。」Debby。

 

  「平日善待脾胃,就不會容易有消化道問題了。同時脾為人體氣血之源,食物通過脾胃消化成有用的水穀精微,造氣血等人體有用東西。脾虛則氣血不足,精神萎靡。怕熱怕焗、容易熱氣,正是脾虛有濕,千不可以為自己熱底,動輒清熱,則寒氣更盛,脾更虛弱。」我說。

 

  「原來這樣!」Debby恍然大悟。

 

  「現在的養生方向正要健脾去濕,可以煲南瓜茨實湯。茨實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可加入粟米增加去濕效果。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能潤肺益氣。配以紅蘿蔔加強補脾作用。這些材料可以煲成時令湯水,一家大小也能喝。

 

  除了飲食,在陽光普照的日子要多曬太陽,動起來,氣血才不會停滯。」我說。

 

  「謝謝你。」Debby笑道。

 

下一頁:南瓜茨實豬骨湯點煲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