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秋天養生 | 入秋提防秋燥!中醫推介3款潤燥食療湯水:金桂花雪梨蜂蜜茶潤肺好飲!點分「溫燥」、「涼燥」?

秋天養生 | 入秋提防秋燥!中醫推介3款潤燥食療湯水:金桂花雪梨蜂蜜茶潤肺好飲!點分「溫燥」、「涼燥」?

中醫話

  處暑過後,所謂「虛邪賊風」,讓人防不勝防。據蔡亮亮博士所講,古人認為天人合一,季節變換,會影響到人體的陰陽失衡。秋季屬於金中之季,收藏之季。秋季以燥當令,燥勝則乾,使得人體陰液虧損,陰陽失衡,具體可以導致秋燥症狀︰

 

● 皮膚乾澀破裂

● 鼻乾咽燥

● 口唇燥裂

● 毛髮開叉、乾枯

● 小便短黃、大便乾結

● 甚則咳嗽,有痰或無痰等等。

 

秋色無南北,燥邪有温涼

 

  蔡亮亮博士指出,秋燥傷肺:肺主氣,司呼吸,為嬌臟,喜清肅惡燥,燥為秋之令,與肺相應,燥邪傷肺,故秋季是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的高發季節。然而,温燥與涼燥該如何區分?溫燥乃夏季的預熱結合,一般發生於初秋;涼燥一般發生於深秋。涼燥無汗,溫燥少汗;涼燥惡寒重,溫燥惡寒輕。北方涼燥為主,南方溫燥為主。大家記得辨證「潤燥」,才能精準防燥!

 

「秋冬養陰」切忌溫補

 

  蔡亮亮博士強調,冬秋收藏,萬物斂藏。秋季的氣候由熱轉寒,正如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故秋日養生離不開「收」、「養」這原則。養生者宜順時而養,護藏陰精,精氣內聚以滋潤五臟,可使氣血平和,遠離疾病,也爲春季陽氣升發打好基礎。著名醫家張景岳認爲: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慾過熱,傷及陽氣,以致春夏多患火證,此陽盛之病。有見及此,秋日飲食方面切忌溫補、大補,反而該選擇清潤滋養之品,適合秋季藥膳有石斛、麥冬、沙參、玉竹、雪耳、百合、蓮子、薏米仁、白蘿蔔、蓮藕、山藥、蜂蜜、雪耳、梨、杏仁、無花果、馬蹄等,養補陰之餘,亦可防止津液不足而產生的內燥。

 

防秋燥食療推介:

 

沙參玉竹老鴨湯

 

 

食材:老鴨半隻、玉竹30克、沙參30克、生薑3片、鹽適量

 

 

製法:將老鴨去毛及內臟洗淨,沙參、玉竹洗淨;老鴨切塊,用水浸泡去掉血水。鍋中加入適量冷水,放入鴨肉,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再煮一會,撇去表面的油。把洗淨的沙參、玉竹、薑片放入,再加入一點料酒,小火煮一個半小時,出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清肺、養胃生津。

 

金桂花雪梨蜂蜜茶

 

材料:金桂花3克、雪梨1個、蘋果1個、無花果3粒、蜂蜜適量

 

 

製法:先將蘋果、雪梨去芯去皮切件,無花果切半;加入適量清水煲30分鐘,最後放金桂花焗10分鐘,可按個人喜好調入蜂蜜,待溫後即可代茶飲

 

功效:生津潤肺。注意脾胃虛寒者,可將金桂花轉爲肉桂粉(小半茶匙)。

 

百合冬花茶

 

材料:無磺大百合6克、款冬花10克

 

製法:將百合、款冬花一起放入杯中,沖入沸水,蓋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蔡亮亮博士簡介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師從孫平良、錢海華、王建民教授,發表學術論文15篇,參與或主持國家級、區級課題6項目,獲得國家專利10餘項,科技成果轉化2項。臨床工作十五年,擅長中醫針灸治療肛腸術後併發症。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