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胃藥藥效不足大件事!膝痛婦服用止痛藥後胃出血穿30個洞!邊種藥與胃藥同服會減吸收率?服藥次序要留心

胃藥藥效不足大件事!膝痛婦服用止痛藥後胃出血穿30個洞!邊種藥與胃藥同服會減吸收率?服藥次序要留心

健康解「迷」

  台灣一名70歲老婦因連續數日出現胃痛、黑便等症狀求醫,結果照胃鏡時發現胃內已破30個洞,猶如「被散彈槍打到」。醫生追問下,發現病情竟與她曾因膝蓋痛求醫有關。

 

止痛藥搭配胃藥仍出事

 

  台灣腸胃科醫生蕭敦仁近日在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上述病例指,該名婦人最初因為膝蓋痛而到骨科專科求醫,當時骨科醫生同時處方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及胃藥讓她搭配服用,但她服藥後仍感到胃痛。

 

  蕭敦仁醫生發現,原來骨科醫生所處方的胃藥,其藥效並不足以在胃部接觸消炎止痛藥時產生保護作用,結果導致婦人出現胃出血。他之後囑咐婦人只要膝蓋不痛便無須服藥,並使用護膝保護膝蓋,以及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4個月後再照胃鏡檢查時已經痊癒。

 

服用胃藥最佳時機

 

  對於平時服藥是否需要搭配胃藥服用的疑問,蕭敦仁醫生指出,除消炎止痛藥外,經常用作保護心臟、與前者有類似效果的亞士匹靈(Aspirin),以及會刺激胃酸分泌類固醇等藥物,都必須搭配胃藥服用,因為這些藥物都比較傷胃。

 

  但亦有些藥物不能與胃藥同服,例如鐵劑,蕭敦仁醫生表示因為「鈣多,鐵定遭殃」,由於胃藥本身含有大量的鈣、鎂及鋁,一旦跟鐵劑一同服用,兩者便會互相競爭吸收位置,進而影響藥物吸收率。他建議在餐與餐之間、前後間隔2小時服用鐵劑,並且可以另外加一粒維他命C一同服用,吸收效果會增強2至3倍。

 

  至於服用胃藥的時機,蕭敦仁就指應該在「吃其他藥物之前先吃」。他解釋,部分強效止痛藥非常傷胃,因此絕對不能在飯前吃,否則會導致胃保護黏液層變薄,胃酸瞬間有如「萬箭穿心」,「一下會破很多洞」。因此,應該在飯前空腹吃胃藥,讓藥物吸收後把胃酸降低,緊接著吃飯,之後才吃止痛藥。

 

拆解止痛藥3大類

 

  據本港衞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顯示,常用於消炎止痛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分別為一般用於止痛退燒之「阿士匹靈」(Aspirin) 及「撲熱息痛」(Paracetamol);以及「布洛芬」(Ibuprofen)等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署方提醒,布洛芬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產品只應在註冊藥劑師監督下於藥房出售或在醫生指示下使用。根據香港藥學服務基金資料,3種消炎止痛藥的特點分別如下:

 

拆解撲熱息痛

特點

  • 適用於普通痛症(如:頭痛、肌肉痛、骨關節痛等),但沒有消炎功效
  • 較少引起不適,不傷胃而經由肝臟代謝,正常劑量下不傷肝腎
  • 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副作用

  • 耐受性良好,正常劑量下較少出現副作用
  • 噁心、嘔吐、便秘等


注意事項

  • 每天最大劑量為4000毫克(即8片每片500毫克),只要份量恰當,此藥相對安全,老少皆宜。它對腸胃刺激較少,無須與胃藥同服。
  • 若服用超過每天最大劑量,就會有引發急性肝衰竭的風險。

 

拆解阿士匹靈

 

特點

  • 有退燒、鎮痛、消炎、防止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 現已較少用於止痛,小劑量(80或100毫克)為抗血限板用藥,應用於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副作用

  • 因抑制胃部保護黏膜的分泌,會刺激腸胃,患有胃潰瘍或消化兗潰瘍的病人應先諮詢醫生
  • 如有頭暈、耳嗚、聽力受損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亦要小心使用
  • 其他副作用包括作悶、作嘔等
  • 如發現容易出血或瘀傷,應立即停藥及諮詢醫生


注意事項

  • 必須在飯後或與「製酸劑」胃藥同以減低胃部不適
  • 除醫生特別指示,不建議16歲以下人士服用,以免誘發雷氏症候群
  • 曾對此藥出現過敏反應人士,以及患有痛風症、糖尿病或哮喘人士,除非經醫生指示,否則切勿隨便服用

 

拆解布洛芬

特點

  • 消炎作用較強
  • 具消炎、止痛的功效,亦能退燒,常被使用於受傷引起的肌肉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坐骨神經痛等症狀上


副作用

  • 有機會引致腸胃不適、出血甚至潰瘍,因此建議病人飽肚服用,以減輕對腸胃的刺激
  • 如需長期服用此藥,或同時患有胃部疾病的人士,可按個別需要配合胃藥同服
  • 有可能導致低血糖,糖尿病者需特別注意
  • 如發現容易出血或瘀傷,應立即停藥既諮詢醫生


注意事項

  • 服用alendronate(Fosamax)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病人,要避免使用傳統「非類固醇消炎藥」,因為造成胃潰瘍的比例非常高
  • 除非經醫生指示,否則曾對此藥有過敏反應的人士、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及痛風症、高血壓、糖尿病或哮喘患者,切勿隨便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5個胃潰瘍常見成因

 

  台灣胃腸肝膽科錢政弘醫生曾分享5個胃潰瘍的常見成因,以及8種天然養胃食材︰

 

1.藥物引起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阿士匹靈等

2.幽門螺旋菌感染

有7成胃潰瘍是因為胃有幽門桿菌長期感染造成慢性發炎引起。

3.心情壓力

胃酸分泌是受到自律神經的調控,自律神經又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如果整天鬱鬱寡歡,容易有胃病。

4.吸煙

吸煙不會增加胃酸分泌,但是會讓胃黏膜的血液循環變差,松是自我修復和保護的功能,胃潰瘍也會不容易癒合。

5.飲食不當

長期喝咖啡、茶、酒和柑橘類的飲料,僅是刺激性調味、重口味食物都會傷胃。

 

8種天然養胃食材

1.山藥

黏液素有助保護胃黏膜

2.椰菜

促進消化、修復胃黏膜

3.白蘿蔔

酵素分解脂肪、促進腸胃蠕動

4.南瓜

富含維他命A,保護胃腸黏膜

5.秋葵

黏蛋白及果膠保護腸壁

6.蓮藕

黏液蛋白健脾上瀉

7.紅蘿蔔

含維他命A,減少胃酸分泌

8.薯仔

抑制腸胃發炎,保護胃黏膜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