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從《五導劇場》看個人的獨特性

從《五導劇場》看個人的獨特性

張逸
逸趣談Teen

  今年公益金慶祝成立五十五周年,其中一個慶典乃舉辦《五導劇場》大專生微電影拍攝計劃,由五位人氣導演擔任導師,領導五支來自不同大專院校學生組成的主創團隊,以公益金受助者的故事為藍本,改編成五套微電影。透過與經驗豐富的導演合作,大專生得以近距離學習拍攝手法和技巧,及如何藉著鏡頭將故事突顯出來。在首映禮中,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女士致辭時表示很羨慕學生能有如此寶貴的機會,我亦有深有同感。

 

從《五導劇場》看個人的獨特性

五位導演導師:(左起)何爵天、陳志發、曾慶宏、陳健朗及李駿碩

(由作者提供)

 

  這五套微電影分別反映香港不同的社會議題,包括精神健康、少數族裔共融、傷健共融、照顧者支援等,其中我最喜歡第二及第五套—《The River Between Us》及《直線分段仍是直線》。

 

  《The River Between Us》講述來自尼泊爾的Nisha及其家人在機構的協助下搬到中轉屋,並認識了來自內地的王太。王太一家因為獲派公屋,Nisha一家以打麻將為他們送行,閒談之間提及Nisha的學校旅行,突顯出Nisha對於身份認同的掙扎和家人對融入香港生活的渴望。而《直線分段仍是直線》則講述小學生Y因有強迫症而不受控地幻想消極畫面,因而輟學在家。她的青少年生活日復一日,如直線般規律。成年後,她似乎找到情緒出口。認識X後,她受到啟發,嘗試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兩套微電影的主角均因為屬於「獨特」的一群,而不為人所容易理解和接受,甚至被視為異類。我尤其喜歡《The River Between Us》尾段王太對的Nisha所說的一句話:「對我嚟講,你就係Nisha。」每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不局限於我們所來自的地方而定位;而我們在此相遇,已經代表我們有一定程度的相同。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會有相同的地方,卻不盡相同。

 

  香港經常強調某些學生有特殊學習需要,其實這已是一種標籤,外地有些地方已視這種標籤為歧視,而採用「個別需要」(individual needs)。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需要,這不是更能反映真實情況嗎?

 

  事實上所有孩子及青少年都如戲中兩位主角一樣,擁有各自的獨特性,而我們可以為他們做的,便是擴展他們的舒適圈,讓他們可以接受及欣賞自己的獨特性。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的,從不是因為我們的不同,而是因為我們未能去承認、接受這些不同、為這些不同而感到喜悅和鼓舞。當我們說到多元化,並不應該只是為做而做,已是在內心深處肯定世界上確切存在多元化,並認同「共融」這個價值觀,並真心真誠地實踐。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