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冠心病症狀 | 胸悶心悸是小事?可能是冠心病!中醫針灸平衡氣血通經絡化瘀塞,助快速改善

冠心病症狀 | 胸悶心悸是小事?可能是冠心病!中醫針灸平衡氣血通經絡化瘀塞,助快速改善

譚莉英
美女中醫

  端午節將至,又是一年一度品嘗五月糭的好時機。每逢佳節,很多朋友也喜歡大吃大喝,吃喝過頭少不了胃也給撐住了,繼而出現胸痛、心悸和呼吸不暢等。若出現以上情況,別以為純粹小事。

 

  適逢入夏之際,春夏交接,若果氣血功能欠佳,身體適應不了,隨時來個冠心病,所以別小看身體向你發出的小訊號,Wing便是其中一人。

 

  Wing急於求診,並問道:「譚博士你好,近期總覺得有點胸悶和胸口不舒服,一向貪嘴,以為是自己吃過頭而出現胃部不適,但又沒有胃酸倒流。經檢查後,突然發現冠心病,真的把我嚇傻了!我媽媽也是由於冠心病離世的,但她的症狀和我的又很不一樣,從中醫角度怎樣看呢?」

 

  我答:「心臟病(冠心病)屬於中醫的胸痛心悸範疇。而對於冠心病,根據臨床的症狀和經驗,一般分為六個類型,它們主要是:

 

  1.氣陰兩虛型:表現為心悸、出汗、口乾、動則心慌氣短加重、不想吃飯、大便溏稀。

 

  2.心血瘀阻型:表現為胸悶、憋氣、口乾。

 

  3.痰濁內阻型:表現為下肢無力、舌苔厚膩。

 

  4.氣血不足型:表現為胸悶、疲乏無力、大便溏稀、氣短、心煩不安。

 

  5.氣滯血瘀型:表現為胸悶、憋氣、心煩焦躁、舌喑苔黃。

 

  6.胸陽痹阻型:表現為心胸疼痛頗甚,痛連肩背或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每於受寒後誘發,心悸氣短。舌質淡,苔白。此類型很多時會誤以為是肩周炎或頸背痛。」

 

  Wing續問:「有甚麼辦法可以快速改善狀態?我實在不想突然暴斃,家母便是這樣的情況。」

 

  我答:「有,針灸療法。

 

  針刺:內關穴、陰郗穴、神門穴、膻中穴、心腧穴等,佐以艾灸,留針20分鐘,隔日一次,七次一療程。」

 

  Wing大喜,續問:「有甚麼好處呢?平時有甚麼可以護理呢?」

 

  我答:「針灸療法具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不但可以平衡身體氣血、改善心臟功能、通經絡和化瘀塞外,還可以消除胸痛、心悸、失眠、咳喘等不適症狀。

 

  平素可以多按壓以下穴位:

 

  1.按壓內關穴:能夠寧心安神、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絡。

 

  2.按壓湧泉穴:可以滋養五臟六腑、滋陰補腎、安神定悸。

 

  3.按壓勞宮穴:能清心火、安心神。

 

  4.按壓郗門穴:能理氣活血、寧心安神。

 

  5.按壓膻中穴:能調理人體氣機、疏肝解鬱、理氣活血。

 

  6.按壓心前區:可疏通氣血、調養心臟、增強心臟功能。

 

  以上穴位,每日三次,每次按壓四十下,連續兩天。若果兩天後情況仍然未能改善,便要馬上進行針灸治療。」

 

  Wing續說:「那就放心了,麻煩馬上針灸吧!」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