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失智症 | 中醫拆解失智症症狀、成因!與心肺腎脾胃有關?用針灸活血化瘀+2種方法刺激大腦

失智症 | 中醫拆解失智症症狀、成因!與心肺腎脾胃有關?用針灸活血化瘀+2種方法刺激大腦

譚莉英
美女中醫

  有沒有試過離開了家門,才發覺忘記帶鎖匙、手機或銀包,偶一為之就只有拍拍額頭,然後一笑置之,解決了當下的問題,日子依然過下去。但是,若果忘東忘西是多發性,恐怕日子不單並非如你想像中易過,還會對家人、朋友造成很大的影響,Mandy便是其中一人。

 

  Mandy在丈夫陪同下求診,丈夫馬先生嘆口氣,並多番叮囑Mandy坐定,不要亂動,現在要見醫生,之後說:「譚博士,你也看到她的情況吧,就是這樣惡劣。初時只是覺得她記性差,經常忘東忘西。門、窗未關妥,忘記帶手機,已是等閒之事,直至有一次約了她,但她去錯了地方,企在路邊哭。幸好有街坊認得她並把她帶回家,之後馬上到醫院檢查,證實患上老人失智。但是,得了這個病彷彿就是不治之症,現在服藥只能延緩,無法根治。請問你有辦法嗎?你如何看這個病?」

 

  我答:「失智症目前可歸納為幾種成因,我們會先判斷患者的失智症類型,再決定如何治療。成因包含: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頭部外傷、感染、喝酒、營養代謝、其他退化或藥物引起的失智症。在確定分類診斷後,才能開始治療。對血管性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是不一樣的,而當有精神神經異常行為的症狀(BPSD)產生時就更要謹慎,因為治療效果不僅影響照護品質,也容易讓照護者相當挫折。」

 

  馬先生續說:「對,我也忘記告訴你她是血管性失智症,本身有高血壓,這個病普遍嗎?」

 

  我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平均每三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所以失智症是相當普遍。對於失智病而言,退化性、血管性失智症,就非常適合中醫針灸和用藥。」

 

  馬先生說:「願聽其言。」

 

  我答:「從中醫角度來看,令大腦神經病變而出現失智症的臟腑有:心、肺、腎與脾胃。

 

  人體,根據天葵計算。

 

  七七(49歲)肝氣開始衰敗、眼睛模糊,肝主筋(血管),容易出現血管問題,如:血壓不穩、腦部供血異常、血栓等。肝主管情緒,肝氣衰敗,情緒不穩。

 

  八七(56歲)心氣開始衰敗,心主神靈,心氣不足,精、氣、神缺失。

 

  九七(63歲)脾氣衰敗,消化、吸收與代謝功能下降,皮膚乾枯、鬆弛,肌肉無力或酸痛。

 

  十乘七(70歲)以後肺氣衰敗,肺朝百脈,肺虛不單容易出現肺臟與氣管病變(如:鼻敏感、氣管敏感、哮喘、慢性咽喉炎等),就連講說話都容易出錯、記憶力變差。

 

  當然,隨著都市人生活質素欠佳,臟腑衰退不單有年輕化的趨勢,更見臟腑衰退來得急且劇烈,所以當任何病變(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等)傷及心、腦血管,就會容易出現老人失智的多樣性問題病變。既然知道老人失智與臟腑和心腦血管有關,我們就可針對性使用中藥(平衡臟腑陰陽),同時用針灸治療(通經活絡、行氣化瘀),從而使心、腦血管與神經獲得改善,老人失智病變症狀便容易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馬先生問:「第一步該怎麼做?」

 

  我答:「很重要的是顱腦要持續運作,我們要馬上進行針灸改善腦內微循環。

 

  針刺:風池、啞門與百會等穴,以補手法,佐以艾灸,留針20分鐘。」

 

  馬先生續問:「譚博士,針灸就交给你處理,但是,失智症是會拖垮家屬的絕症,我自身又可以如何預防呢?」

 

  我答:「確實預防勝於治療,而第一個傷害腦子運作的是高血壓,不僅造成動脈硬化,且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或失智症的機會較高,因此預防失智症要治療與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症等問題。

 

  就好比汽車放置兩年不開,零件電池都會毀損,腦子不用也會出現問題。所以平時也建議運用針灸保健大腦,讓腦袋微循環獲得改善,從而達到活血化瘀和補益大腦的效果。

 

  多活動,適當接觸社會或大自然的刺激,讓腦部維持正常的運作。

 

  保持正向思維與愉悅心情相當重要,時常憂鬱或自我否定會不斷傷害腦子,較容易罹患失智症,因此必須學習讓自己快樂,例如忘記負面的經驗。

 

  睡眠也能讓腦子好好休息,排除體內廢物。」

 

  馬先生問:「至於太太方面,我還可以做些甚麼可以有助她恢復呢?」

 

  我答:「可以運用各種刺激大腦的方法維持其身心的穩定性。

 

  1. 記憶訓練:在室內反覆帶患者辨認睡房和廁所,親人要經常和他們聊天或講些有趣的故事或往事,以強化其回憶和記憶。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教他們記誦一些數字或詞語,由簡單至複雜反覆訓練,亦可利用玩啤牌、拼圖、練書法等,以幫助患者訓練思維和增加記憶力。

 

  2. 心理輔導:家屬要關心愛護患者,同時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徵鼓勵他們,給予開導。對情緒悲觀、哭笑無常的患者,應該予以耐性,積極主動給予照顧,不要放棄,以實際行動關懷他們,以喚起患者的勇氣和信心。」

 

  馬先生點頭:「完全明白了!」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