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3/2021

有劏房,有劏場,連藝術品都能劏?壞過凱婷的偽藝術基金操作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Bosco Hong

    Bosco Hong

    以藝術收藏為主導的投資公司Artillector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在這裡,我們不談風花雪月,只談藝術市場。

    遊於藝

    逢周三更新

  香港居住,出名劏房。其實商場,也流行劏場。劏場就是一個大業主,把整個商場或者業權分拆出售。

 

  中環名店臨立,唯獨一處,就像去了另一個國度,就是環球大廈。說道香港三大昂貴劏場之一,環球大廈可謂首屈一指。

 

  但這和很多藝術基金操作又有何關係?

 

 

  首先要知道何解一個業權分拆後,劏場是如此吸引。他們依靠的是兩個字:利誘。慣常做法是保證某個年份以約定的租金回報作招徠。例如將劏舖買下,能夠保證兩年內有五厘租金回報。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通常首兩年財源滾滾,因為所謂租客通常就是原先的賣方,買家每月銀行户口有筆錢袋袋。不懂的以為好過銀行定期存款,但兩年過後呢?

 

  有些所謂藝術基金是如何操作呢?一幅五十萬的藝術品,分拆出售,每名買家各自佔有畫作的10%擁有權。就好像一個大物業,劏成獨立業權。

 

  那些藝術基金會告訴你,你可擁有藝術品的升值潛力之外,他們也可保證五厘回報租金回報,持續兩年。

 

  兩年之內,皆大歡喜。因為藝術品暗地裏其實由基金自己承租,羊毛出自羊身上,簡單來說,就是買家間接租自己的畫。

 

  兩年之後,藝術品當然租不出去,基金便向眾「業主」建議出售藝術品。但出售期間要付存倉年費,就好像大劏場的管理費。而該藝術品,因為根本不值五十萬,自然永遠賣不出去。

 

  買股票最忌貨源歸邊,股價隨時被人舞高弄低。買樓買舖我不在行,但買藝術品,最好還是業權集中。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