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2024
《爸爸》要說的是情,而不是案情
喜歡《爸爸》,太喜歡《爸爸》。
但老實,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未必會看。
這樣說,不代表我未入場已經預先憎齣戲,到看了過後才改觀;而是實在太過明白自己,明白自己的情緒會承受不了。
不像上世紀90年代初曾經熱衷於那些三級奇案片,我想看的,無非是那些三級剝削畫面,而絕對不是案情本身——其實當年大部分奇案片,都只是借單奇案過橋,實則是在製造種種獵奇式歡愉。或許人類真的會進步,道德情操會提高,當年那些奇案片,今時今日已經沒有人再敢拍。
是的,翁子光拍《爸爸》,有真實案件做藍本,但他想說的並不是案情,而是案發前後的情——他沒有為大家解答案發的原因,反而描述案發後那位爸爸的餘生,怎樣面對失去,失去的不只是家人的關係,而是失去家人所附帶的情,父子情、父女情,以及夫妻的情,而這幾份令他快樂過的情,就透過回憶,以不按先後次序的非線性方式閃現,閃現在爸爸腦海,閃現在我們眼前的銀幕。
作為觀眾的我們,是旁觀者,旁觀著這個爸爸過去的快樂及現在的痛苦,當過去愈快樂,現在則愈痛苦。
而令他痛苦的人,正是曾經為他帶來過不少快樂的兒子。
這是一個極難寫的劇本,不是難在要交代太多前因後果,是難在根本沒有甚麼前因後果,有的就只是一個個散落爸爸腦海四周,拼成這個爸爸昔日那份快樂的記憶片段——而且一旦處理失準,必定會令觀眾對那兒子產生恨,但其實連爸爸本人,也沒有用恨來對待兒子,這構成了一份極度矛盾的情感,導演要小心拿捏,演員要用心演繹的,就是這麼一種難以說明的情感矛盾。
而事實證明,翁子光拿捏到,劉青雲亦演繹到。
還有那位飾演兒子的新演員,蘇文濤。這麼一個心理和精神狀況複雜的角色,換轉有經驗的演員,或可以用澎湃技巧演出來,但看著蘇文濤,你不會看到溢於言表的技巧,卻是自然而然,自然到不像演戲。
實在太喜歡《爸爸》,卻又實在太心悒——拍得愈好心愈悒。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