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2015
《女權之聲》抗爭之路是這樣迫成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種善,今日的我們就能享受成果;假如前人種惡,今日的我們就要承受暴政和生活的苦。今日的女性地位提升,讓女性能夠擁投票權,也是因為前人所爭取回來的。
《女權之聲》就是講這班抗爭者的故事,今日回看這段歷史,除了對前人心存感激之外,還發現歷史其實不斷重覆。以仿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加上戲中不少的場面和現在世界的狀況無異,我想起的是去年發生的雨傘運動,份外投入,發現每個角色均能找到現實中投射的對象或群體,而且看到當中的故事,你或會領略到,其實抗爭之路是這樣迫成的。
在20世紀的英國,女性能夠出外打工,但一出糧就要全數上繳給丈夫,而且每每以丈夫的需要或決定為先,有違他的意見則會被視為丟他的架。無論在家中、在職場上或者是在社會上,女性無權,其實連公民權利也沒有。因此,當時有一班女性團體發起了一場社會運動,為女性爭取投票權。
平凡女工的勇氣
電影沒有神化所有的抗爭者,特別喜歡電影加入女人在爭取公義和家庭的掙扎,令角色更加立體。再者,電影的主角不以運動的精神領袖為主角,而是一個平凡的女子,所能夠引起的共鳴感更大。當看到Maud由一個不問世事的女工,到運動參與者,最後成為運動的中堅份子,不禁感嘆抗爭者是這樣迫成的。相信在任何時代,誰不想安安樂樂生活?假如能活在烏托邦的理想世界裏,誰其實會有閒情去成為抗爭者?世界沒那麼美好,總是殘酷。
Maud如何在工作上和家庭上被欺凌,作為女人,看得很難受,當然飾演有Maud的Carey Mulligan應記一功,素顏演出的她讓人感受到Maud的苦況和掙扎,驚覺現代的女性是何等的幸福,但其實我們心底裹知道,現在擁有的待遇,和公平的,還離很遠。一談起女權,不少人都會以為是女權取代父權,其實只是追求平等。
抗爭,沒有人想發生,我們就像Maud一樣,眼看著生活的壓迫,對其他人被剝削,看在眼裏,誰也會感到不好受。然而,大部份的我們都是犬儒,沒有Maud的勇氣,只有其掙扎,敢向丈夫爭取自己想要的,犧牲家庭、進監獄,也要站出來向政府爭取。
社會運動的鏡子
整場爭取投票權的運動,Meryl Streep 飾演的Emmeline Pankhurs出現的只有一幕,這一幕Meryl Streep的演出已令人印象深刻,不禁引起對社運中精神領袖的思考,究竟精神領袖是否要站在神枱的位置,以其知名度去承擔公眾的壓力,還是也要和眾人並肩作戰?
令人思考的還有和理非非和暴力抗爭的思考,究竟要如何做才能令麻木不仁的政府聆聽民意?結局沒有給予答案,倒是要以一場悲劇去喚醒沉睡的人,以及成為運動的轉捩點,終於會覺得很沉重和難過。一切一切的問題,其實也是我們需要去正視和思考的。
PS:電影完結時,字幕打出各國爭取到女性投票權的國家時,列出中國,不禁懷疑其真確性,究竟這一個中國是否是存在於平行時空中?
偽文青推薦指數:★★★★☆(小人物爭取公義,共鳴感更大)
電影預告片: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