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2020
從新水墨運動在香港的興起與傳承中,看東方藝術傳統的創新和昇華
趙健明 Janice Chiu
趙健明 Janice Chiu
昔日本行公式計算,描繪機器圖紙;如今沉迷油彩丹青,向往築夢遠方。人生、旅途常誤入“歧路”,卻屢遇美景。地平線上,總有我的背影……
建築.藝術.遠方
隔周五更新
從1960年代開始,香港畫壇的「新水墨運動」悄然興起。以傳統水墨媒介實驗新的表現手法,並吸收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的呈現,為戰後香港一片荒蕪的藝術界開創了現代水墨嶄新風尚。
為何只有香港才有這樣的水墨運動?這純屬一個意外,還是香港藝術發展進程中的必然?回顧戰後香港畫壇,西畫主要推廣對像是拘泥於傳統寫實手法及表面形式的印象主義作品,而中國繪畫在香港也流於因循模仿傳統派和嶺南派,鮮有獨創的風格或實驗。這些都引發了當時身處香港的藝術家一番思索:面對西方現代藝術風起雲湧,他們認為本地華人藝術家必須先尋根,深入認識中國傳統的繪畫精神,再參考西方現代美術的多樣面貌,以發展自我的表現與創造。在這種「根」與「適」的理念引導下,呂壽琨、劉國松等香港現代水墨先行者開始嘗試從用料技法到思想精神,突破中國繪畫史上一貫的表現方式,挑戰嚴謹的點線勾勒及艷麗顏色風格,並吸收了西方現代藝術概念,開創出新水墨「造型」與「抽象」兩條主線。他們的創舉無疑對因循守舊的傳統構成了衝擊,但是新水墨獨樹一幟的藝術語言,自由表達人格性靈的理念,較傳統繪畫更豐富和更具前瞻性,同時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欣賞品味。
傳統的內涵,現代的表現手法,東方神韻與西方觀念互補長短的特質,註定了匯聚東西方優秀文化的香港是最適合新水墨生發的土壤。而將這樣的畫風傳承和發揚,更註定是香港藝術家的使命。已經歷任多屆「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會長的陳成球老師,就是其中孜孜不倦和堅韌不拔的踐行者。
陳成球師從有「現代水墨之父」之稱的劉國松先生,而劉的教學理念就是引導學者擺脫「筆墨技法」的束縛,開拓各種不同的繪畫技法,進入別開生面的創作天地。陳成球正是劉國松理念的實踐者,也是追隨其後的創新者。最近有幸見識陳成球老師運用在他的最新系列「天地根」和「錐沙漏痕」的技法現場示範,目睹水墨在陳老師的獨門渲染秘技下,「無定向」地在纖薄的宣紙上幻化出驚人的效果。藝高人膽大,這種未經刻意控制的「偶然」,令陳老師的創作產生出無盡可能。
從1991年的第一個個展《雲霞峰澗》為起點,一路走來,陳成球鍥而不舍,勤奮實踐,不斷挑戰自我,每一個作品系列都有出人意表的演變和提升。 「天地根」系列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陳成球談及創作理念時表示,為了表現「白線的張力」,他尋找流體(知白)在宣紙(守黑)上緩慢蠕動的軌跡,在半抽象的自由揮舞的線條下,出現了仿佛在蒼茫大地上墨走龍蛇的氣像。「錐沙漏痕」系列的筆墨痕跡則帶有古代圖騰幽秘的宗教意味,行筆施墨糅合中國書法的美學觀念,形成如篆如草的抽象水墨。陳成球從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吸取養分,廣義地去認識其精髓所在,並以書法理論和線條韻律匯入畫中,力圖開拓嶄新的水墨境界與方向,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在「天地根」和「錐沙漏痕」系列中表露無遺。正因為他對傳統的水墨沒有成見,才能擺脫桎梏,不墨守成規,創造出個人獨特的技法和風格,這才是一位藝術家最難能可貴之處。
筆墨紙水,是性靈的遊戲,是無窮的享受。 新水墨的冒起並成為香港視覺藝術的主流,是對東方藝術傳統的創新和升華。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