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2014

跨海大橋計劃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Text: 余震宇

  五十年代,戰後的香港復元迅速,經濟發展日益蓬勃,港島九龍的交通需要日殷,有限的渡輪服務不能再滿足需求,即使加建汽車及行人渡輪碼頭也無濟於事。五十年代末期,貨車渡海,需要排隊上船,經汽車渡輪過海,快則一至兩小時,慢則三至四個小時。對比今日香港,由紅磡乘坐直通車往廣州亦需兩小時,路程之費時,可想而知,對於營商而言,則影響極大。當時,港九糧食雜貨商會建議增加汽車渡輪盛載車輪數量、增設汽車渡輪碼頭,然而皆是治標不治本之計,遂有興建跨海大橋及海底隧道之議。約1950年,政府有意同時興建海底隧道及跨海大橋,而後者的造價較便宜,故此政府傾向建橋,但由於颱風帶來的安全考量,需要再作研究。 

 

  1956年,夏利文置業公司建議興建由摩理臣山道至尖沙咀漆咸道的跨海大橋,費用約一億五千二百萬元,較海底隧道計劃便宜九百萬元。大橋擬建兩層,上層開放予九龍來港島車輛,下層提供給港島往九龍車輛,每層橋可供三輛車同時開行。大橋經尖沙咀漆咸道、訊號山、梳士巴利道,在灣仔杜老誌道登岸,經駱克道、軒尼詩道、灣仔道,至摩利臣山道。預計每小時可供四千輛車使用。

 

  然而,由於經費鉅大,政府曾經打算擱置計劃。當時,夏利文置業公司經理歐爾博還批評政府不應不加考慮,便打算放棄興建大橋,還呼籲只要有百分之一的香港市民,即三萬名港人每人投資五千元,便有望興建大橋。而且還提議透過發行債券的方法,解決資金問題。當然,這個建議理論上可行,但苦無支持,結果無疾而終。

1959年8月4日《大公報》有關跨海大橋報道

  1959年,立法局議員屈臣又建議於堅尼地城建橋,以卑路乍街為起點,直指青洲,再於青洲建橋,經昂船洲往深水埗。同年,亦有私人建議於薄扶林道開闢六線車路,經堅尼地城新海旁、域多利道上橋至青洲島,同樣經昂船洲往深水埗。

五十年代跨海大橋設計圖

  然而,由於當時海軍船塢仍然運作,擔心大型軍艦不能穿越;並且害怕飛機升降會撞毀大橋,導致危險,政府遂於一九六三年採用海底隧道計劃,一九六九年動工,一九七二年通車。跨海大橋遂成為香港交通史上的一個神話,今日只剩一紙圖則,可供遙想當日的宏圖大略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