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014
筆筒春秋
舊時歲月永遠都是美好的。
九十年代,我的小店在荷里活道,買賣兩閒或無聊時,我總會帶一本小說跑到華樂茶室嘆一杯凍檸檬茶,消磨一個半個時辰,充充電。
華樂茶室的業主「大王」,開了一間街邊檔對正華樂茶室的門口,賣雜貨,算盤、筆筒、望遠鏡、相機、墨水筆、石硯、舊瓷、小型木雕、小型石雕,大部份是普通的民間用品,只有筆筒是此較特別。
筆筒是「文人用品」(scholar’s object),比一般的文物受藏家歡迎,可能是因為它們帶有一縷文人氣息吧。
「大王」賣的筆筒,有紫檀木、黃花梨木、癭木、棕櫚木造的,也有用樹根、竹造的,大部份光素無紋,圓型。
筆筒的價值第一看木材,紫檀木、黃花梨木造的最貴;第二看大小,直徑超過20公分的甚少見,當然比較貴;第三看紋飾、雕工和刻工,雕工分淺浮雕和高浮雕,刻工又分刻山水人物或詩詞;最後看底部是原裝還是嵌上去的,原木挖空的當然貴得多。
「大王」賣的筆筒都是素身的,幾千元已有交易。我看見合眼緣的就買來自用,有客人要就賣,過幾天又買一個回來用,幾年之間買賣了十多二十個,賺的錢雖然不多,但讓我學懂了看不同的木材,又可以過癮,何樂不為!
筆筒沒有真假之分,只有新舊之別,舊的是指明、清時代的筆筒。就算只是幾十歲的新筆筒,如木靚工美,一樣可以有收藏價值。
現代人不用毛筆寫字,筆筒沒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卻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是很多人都負擔得起的小古董。空閒時欣賞它的簡約線條、蹤橫交錯的木紋往往可以令人忘憂。
有一回我看見一個高高的、挖空,刻有山水人物的木筒,我以為是放置大毛筆的筆筒,店主說是清朝大官用的「帽筒」,我半信半疑,因為我見過和買賣過的「帽筒」全部都是瓷器,未見過用木造的「帽筒」。
強國崛起之後,大量大陸行家湧到香港掃貨,「大王」的筆筒,好的不好的,貴的便宜的,全給掃走。生意好,十個貨主之中九個會抬價,我是生意人,唯有跟住升浪走。
我時常說,要精於某一個項目,一定要多做買賣,古董商如是,收藏家亦如是。買賣多了,不懂會懂,懂會變精。
我買賣素身的筆筒多了,自不然想更上一層樓,渉足比較高檔的筆筒,雕花的,刻花的,型狀特別的,我見到就買,除非貨主叫一個不能接受的天價。
有行家說買賣筆筒的生意小眉小眼,賺蝕有個譜,不夠刺激。我認為生意雖小,能賺的錢也不多,但一個月買賣三幾件,山大斬埋有柴,賺的錢已足夠交租和支付伙計的人工,風險又小,何樂不為?
賺大錢要等機會,機會來了但你不夠料,只會失諸交臂。
有一年我在溫哥華探親一個月,有空時不是釣魚就是去尋寶,看見「車房展銷會」(garage sale)一定把車停下,走進去探頭探腦。有一次看見一個紫檀雕花筆筒,圖案雖簡單,但一看便知是清代老東西。老外不識貨,標價只是299加紙,我二話不說放下300加紙將筆筒買走。
清代紫檀雕花筆筒當年市價十多二十萬,看大小、雕工而定。一個筆筒已為剛剛出生的小兒賺了全部奶粉錢。
有一次我打趣問小兒好不好將他的乳名改為「brushpot」,他張大雙眼望住我大叫: 「daddy! 」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