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2015
名牌效應
十多年前某一天我的侄兒問我可不可以將一個中國大陸收藏家的藏品的中文描述翻譯成英文,用作出版古董專集之用,我收到藏品的相片和中文描述後便著手進行翻譯工作,令我驚訝的是幾十件藏品,竟然全部不是「開門假」便是「高仿」。
侄兒的編印工作完成後,送了一本專集給我,我看了一遍便匆匆將它扔進垃圾桶。
古董界老千老胡也曾找一個陶瓷專家為他的晚清、民國瓷專集寫論文,意圖將他的藏品的身價提高,希望將來出手時能賣得高價,但他的藏品大部份是「高仿」,縱使有知名陶瓷專家往他臉上貼金,明眼人卻還是看一眼便知內裏乾坤。
中國大陸的陶瓷專家為五斗米折腰,為假的藏品寫論文、出鑑定證書,不知凡幾,他們自己不珍惜羽毛,自甘墮落,旁人可以說甚麽?
古董界老千出藏品專集,是一種「先求名,後求利」的把戲,新進或缺乏經驗的收藏家不知底蘊,以為刊登過的藏品一定是真品,盡入彀中矣。
另一種老千的蠱惑招數是開一間博物館展出自家的假古董,先為自己的藏品弄一個「博物館藏品」的名頭,再尋找買家,謀取暴利,汪X祖的中國古代石雕博物館和趙泰來的寳墨園便是最佳例子。
知名大收藏家的藏品卻是另一種光景,這類藏品通常是來源有緒或是開門見山的精品,贋品可說是絕無僅有,《梅茵堂收藏》Meiyintang Collection、《不言堂收藏》Sakamoto Collection、《沐文堂收藏》Muwentang Collection等等都是其中表表者。
這些知名大收藏家的藏品除非不推出拍賣,推出拍賣必然賣一個滿堂紅,梅茵堂的明、清官窰器如是,不言堂的瓷器、石雕、漆器如是,沐文堂的青銅器亦如是。
名牌效應既然可以令到一個收藏的藏品大幅升值,當然就會有很多不出名的收藏家爭相仿效,想盡辦法為自己的藏品提高知名度,其中一個辦法是將藏品借給大型博物館展覧。這種安排對雙方都有好處,博物館可以不用花錢而多了一些精美展品,收藏家亦可以籍此為自己的藏品提高知名度。這種雙贏的安排的大前提是:借出的藏品一定是真而且精美,博物館亦應是世界級。
藏品是低級贋品,博物館是地方性或是三流的博物館,這種組合除了令人嗤之以鼻之外,並不會將贋品變成真品。話雖如此,很多蠱惑收藏家還是樂於搭這種「雞棚」,引水魚上釣。
朋友最近帶我見一個古董收藏家,說他的藏品達世界級水平,不看走寳。我們二人去到收藏家的家,未入門口我已心裏有數,一個擁有世界級藏品的收藏家,怎可能窩居於一幢非常簡陋的大厦其中一個單位?
朋友介紹雙方認識後,收藏家慢條斯理地跟我說他年事已高,再沒有精神打理藏品,希望將藏品全部出讓。
我入行那麼多年,騙人的鬼話聽過不少,來去都是「我的祖上在清朝做官,留下很多祖傳清代官窰器」、「我年紀大,再沒有精神打理藏品,希望將藏品全數平價出讓」、「藏品不是我的,是一個貪官希望以超低價出讓,換些錢安置他的小三」,全部了無新意,讓人聽到悶出鳥來,真是甚麼人玩甚麼鳥!
收藏家講完感人廢話後,從房間拿出十多份鑑定證書和一本精美圖錄給我看。他說所有瓷器,包括元青花、明代永樂和明代歷朝官窰器,全經故宮博物院某葉姓專家鑑定全屬真品,叫我放心。
他還說全部藏品已借給廣東某地博物館展覽,隨時可以拿回來賣給我。
我以為他一定好貪,原來不是,全部十多件藏品他只是要幾百萬人民幣。
圖錄的封面是一支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大型梅瓶,原瓶現存南京市博物館,是明代開國功臣沐英的陪葬品,1959年出土。這支獨一無二的元青花梅瓶,估值超過兩億港元,區區幾百萬人民幣算得甚麽?
買賣瓷器的古董商大都對這支梅瓶耳熟能詳,騙子甚麼不好仿,卻仿這支聞名遐邇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騙子究竟是甚麼心態?我摸不著頭腦。
我看完封面和相關的鑑定證書便起身告辭,老先生一臉愕然,良久之後才問我是不是不懂瓷器。
唉,我又何必浪費唇舌解釋一番!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