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2015
歐洲最冷門的旅遊國度
TJ 及 KJ
TJ 及 KJ
Long Way Home是一個旅程,兩個80後香港平凡男生添仔 (TJ) 及甘仔 (KJ)在不乘搭飛機的情況下,從南美洲的智利,以陸路及水路回到亞洲香港的家。途經4大洲、33個國家,順序為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梵蒂岡、聖馬力諾、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塞爾維亞、科索沃、黑山、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羅馬尼亞、摩爾多厄、烏克蘭、俄羅斯、蒙古、中國,最後經羅湖回港,需時約9個月至1年。
Long Way Home
逢周五更新
摩爾多瓦共和國這個於東南歐北部、屬前蘇聯加盟國之一的小國是個內陸國家,被羅馬尼亞及烏克蘭包圍,除了在體育版偶然會見過這個名字外,印象中從未閱讀過相關的旅遊資訊,書本雜誌網頁通通沒有,朋友間也不曾討論過這個地方,原來摩爾多瓦曾一度被評選為「歐洲旅遊人數最少的國家」。2011年摩爾多瓦共接待約9000名國際遊客,成為歐洲旅遊人數最少的國家(同年錄得旅遊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是法國,總共約有8100萬人次,大幅拋離摩國9000倍;2013年,在《Lonely Planet》調查中,摩爾多瓦成為世界上第二名冷門的目的地,僅次不丹。
以上數據似乎減了摩爾多瓦不少印象分,雖然貴為歐洲旅遊人數最少及最冷門的國家,但首都Chișinău市面也能感受到幾分異國風情,不是想像中那般封閉陳舊,其中一所像美式連鎖快餐的薄餅店 Andy’s Pizza特別顯眼,在首都中心地帶總有一間在附近。在一眾店舖中,只有這所以英文命名,感覺特別親切,Andy’s Pizza單單在首都已經有超過20間分店,業務也有擴展到摩國國內其他城市。這間店提供的食物當然是以薄餅意粉這類西方食物為主,但原來Andy’s Pizza並不是外資公司,相反是摩爾多瓦的本地薑。一位摩爾多瓦人Andrei,到美國交流後,把新思維及點子帶回祖國,創立了這個品牌,為本地人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成為摩國最大的一所家庭式經營餐廳。發財後Andrei亦不忘立品,致力投身公益事務,回饋社會。
值得一提的,在摩爾多瓦的超市裡有很多製作日本壽司的材料,比一個普通的香港屋邨超市的選擇還要多。管理層既然入了貨,代表著有這個需求吧,對於在這個歐洲小國裡,看見這些香港人熟悉的食材,還是有些微妙的感覺。超市旁更有宣傳壽司的易拉架,摩爾多瓦人是否很好此道?
相信大家都沒有品嚐過來自摩爾多瓦的葡萄酒,我們就淺嚐了兩口,質素絕不比主流產地的葡萄酒遜色。摩爾多瓦有自家的葡萄品種,包括Fetească Albă及Băbească Neagră,在歐洲早已享負盛名,而其他耳熟能詳的外來品種Chardonnay、CabernetSauvignon 和 Merlot等,亦可在摩國找到。摩爾多瓦葡萄酒年產量過十萬噸,產量不算多,主要作外銷,是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在首都Chișinău,參觀酒莊是熱門的旅客活動之一,旅遊網站tripadvisor更把它評為必做之事。我們在旅館的廚房看到不少參觀酒莊的宣傳單張,包括不同的套餐,有酒莊詳盡的介紹、葡萄酒品種、免費試酒的量、價錢等等,還有一幅地圖,告訴你酒莊一天遊的路線,一張小小的紙,竟可如此鉅細無遺。可恨的是,參觀酒莊是季節性的活動,我們身處摩爾多瓦的這刻,正值寒冬,參觀酒莊可沒有我們的份兒,但要試一下他們的酒,不難,超級市場到處皆是。
菲律賓旅人Robert 聽說Chișinău的桑拿很棒,問我們有沒有興趣試試,反正沒什麼事做,我們便跟他一起出外尋找這間他口中說的 Sports Palace,說不定這個摩爾多瓦式桑拿會像當天的土耳其浴般給我們帶來驚喜。
Robert 按谷歌地圖的指示帶我們來到這個 Palatul Sporturilor,這明顯是一座體育館,進入燈光昏暗的大堂,裡面坐著十多個人,來了三個奇奇怪怪的亞洲人,他們都向我們投以好奇的目光。我們在體育館內搜尋桑拿浴室不果,只好問職員,他叫我們到體育館後面看看。繞過主場館,謎底終於解開,眼前是一個室外的恆溫游泳池,在寒冷的天氣下,周圍水霧瀰漫,像溫泉多於泳池。
內褲泳裝毛巾也沒有準備下,我們最後並沒有享用這個暖水池,反而到了主場館看了一場女子排球比賽。
TJ
在摩爾多瓦投宿的青年旅店,10人一間的大房每天都客滿,除了我跟Kj外,其餘的住客都是來自美國一個教會的年青人,來到Chișinău這裡為當地的教會做義工。他們9個月以來走遍中南美,除了日間的義工事務外,其餘時間都留在旅店,休息睡覺看電影打電玩甚麼都有。他們已經在旅途上一段長時間,可能身心也感到疲倦,所以他們都甚少跟我們溝通,只有我對面床的男生比較健談。這位美國男生談到自己的民族時,不禁有些羞愧,他說,美國人是比較少出國,他們多數在美國本土旅遊,而且美國人有一種劣根性……
美國男生以自己的父母為例子。早前他們到了羅馬尼亞探望離家多時的自己,雙親在餐廳點了一杯咖啡,侍應卻聽不明白。他的父母提高聲線,更大聲的告訴侍應“I want a coffee without milk”,這趟溝通再次失敗,但父母依然不肯放棄,愈叫愈大聲。美國男生說,美國人去到外地,以為所有人都懂英語,所以開口埋口就英文行先,完全沒有考慮過別人。像他爸媽的例子,他們只以為侍應聽不清或聽不到他們的要求,沒有想過可能別人是不懂英語的。美國男生續說,相比起其他人種,美國人的接受能力較低,當其他遊客樂意嘗試當地的土特產食物時,美國人只會在旅行的時候尋找他們熟悉的漢堡意粉薄餅。聽著他的分享,再看看香港人,覺得我們都「幾勁」,至少香港人去到日本,也不會嚷著要吃魚蛋粉。
KJ
來自瑞士的精神科專家Elisabeth Kübler-Ross於1969年出版《論死亡與臨終》一書,裡面就提出 “Five Stages of Grief” (哀傷的5個階段)。這5個階段分別為「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及「接受」,最初是描述絕症病人在精神上的歷程,後來被廣泛應用於任何形式的個人損失,包括親人離世、失業、失戀。
這趟旅程,感恩有幸運之神一直眷顧著,沒有遇到重大的問題,但不如意的事也時有發生,像上次的過境巴士中伏事件、行冤枉路花冤枉錢,而最新鮮的,是TJ 的國產手機壞了,裡面的照片沒有備份,從此永遠消失。
出奇地,我們看得很開,要套用「哀傷的5個階段」的話,我們花了三分鐘的時間便到達「接受」,當中更沒有經歷過「討價還價」及「抑鬱」。我想,這叫做成長,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與其在「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之間糾纏不清,不如看開一點。我相信,所有事情,冥冥中自有主宰。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