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4/2013

高原春之旅:紅河元江 梯田壯麗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陳一年

    陳一年

    綽號「一哥」;筆名「華年」、「卓樺夫」。

     

    生於香港,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在大學修學期間,已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畢業後便成為「影畫雙棲」的人。

     

    早年曾任美術設計師和職業畫家,兼任多種刊物的美術編輯、攝影師。1985年起加入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歷任記者、編輯等職,現任副總編輯。長期參與《中國旅遊》畫報的採編工作,曾擔任《華夏人文地理》雜誌的編輯統籌,現在主要負責各種人文主題的攝影畫冊、文化旅遊系列書籍的編輯工作。經常舉辦旅遊、攝影講座, 並為電台主講旅遊、文化專題節目。

    一哥遊天下

    不定期更新

   由於元陽梯田的名聲太大了,使我多次到元陽縣都無暇旁接,與其相鄰各縣的梯田擦身而過。這一回,朋友們知道紅河哈尼梯田即將入選「世界文化遺產」,興致特高,覺得沒有理由不去見識在「紅河哈尼梯田」同一盛名下的其它梯田勝境。於是,我們在2月別了元陽不久,3月中又重上哀牢山,放眼元江縣的那諾梯田、紅河縣的甲寅梯田和撒瑪壩梯田。

 

哈尼梯田即將戴上「世界遺產」桂冠

 

 

紅土地 攝於元陽縣;哀牢山的低山區也有紅土地分布,這裏的梯田多是旱地,形成另一類景觀。APS-C畫幅無反相機,55~200 mm鏡頭。

 

  早在10餘年前,哀牢山梯田就以「紅河哈尼梯田」之名啟動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程序。2010年6月,哈尼梯田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入選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去年收到更令人欣喜的消息,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獲得國務院確定為2013年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推薦項目,就是說,極有把握在今年夏天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了。

 

  中國南方自古以來有很多山地都開墾了種植水稻的梯田,但像哀牢山這樣具有一千多年開拓歷史、而且規模宏大和密集度極高的梯田,幾乎找不到可與之相比的第二處。

 

哈尼族小姑娘 攝於哀牢山區。135膠卷單無反相機,70~200 mm鏡頭。

 

  哀牢山梯田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大系統。哈尼族先民從隋唐時代就開始了開山造田的宏偉工程,他們以驚人的智慧,在山上修築了成千上萬的引水溝渠,把灌溉系統規劃得整整有條;又隨山勢地形變化,把梯田建在15-75度的山坡上,有的山坡梯田級數達3,000多級,這是中外梯田景觀中罕見的。

 

 縫紉 攝於元陽箐口哈尼村寨;在哀牢山旅行,切莫錯過體驗哈尼族生活風情的機會。135膠卷單無反相機,70~200 mm鏡頭。

 

  哀牢山梯田自古就出了名。明朝的科舉家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將哈尼梯田列入全國七大田制之一,稱為「世外梯田」。以今天人們欣賞的眼光來看,這裏的地形起伏大,梯田形成宛延迴旋的優美線條;又因為水源充沛,具有經常形成雲霧的地理環境,雲海使梯田景觀變化無窮,堪稱天人合一的奇觀。

 

從那諾到撒瑪壩,梯田奇觀美不勝收

 

  我們的行程早就編排好了,從昆明直奔元江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那諾鄉。

 

 麥收時節 攝於元江縣那諾鄉。APS-C畫幅無反相機,55~200 mm鏡頭長焦端。

 

  那諾鄉 在元江南岸的哀牢山區,平均海拔1,700米,民族以哈尼族為主,無論人文環境還是自然條件都與元陽很相似,是「哈尼族文化走廊」的上游地段。這裏有近萬畝梯田,沿著哀牢山從山腳一直修到山頂。

 

  我們到那諾的時間遲了點,雲霧已經散盡。沒有雲霧的襯托,那無邊無際的梯田就顯得有點單調了。不過,我也意外地發現,這裏的梯田並非全是水田,其中有不少是種冬小麥的麥地。此際,正是麥子成熟時節,層層疊疊的麥地一派金黃,煞是好看。農民們在收割麥子,與水田的春光相映成趣。一時間,我仿佛神智錯亂了,完全迷失了春華與秋實的時空概念。

 

  在梯田的海洋中穿梭,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不知不覺已入了紅河縣境,下午時分到了紅河縣的甲寅鄉。

 

梯田夕照 攝於紅河甲寅。全畫幅DSLR相機,24~105mm鏡頭;運用HDR(高動態範圍攝影)技巧拍攝。

 

  甲寅鄉 位於紅河的中東部,由41個自然村組成,這些村落散佈在海拔760米至2,342米之間的哀牢山甲寅梁子,村莊分別住著哈尼族、彝族、漢族和瑤族人。不用說,修築梯田的主力軍一定也是哈尼族人,他們佔了甲寅鄉總人口的85%。

 

  甲寅的梯田很好看,因為梯田間長著不少婷婷玉立的棕櫚樹(據說甲寅鄉種植的棕櫚林多達7,000畝),棕櫚樹幹筆直修長的豎線條與梯田彎彎曲曲的橫線條形成了奇妙的對比。這時我們正趕上了夕陽西下,金燦燦的「耶穌光」穿透雲層灑落梯田,更是美不勝收。

 

  本想在甲寅鄉住下來,不料客棧全滿了,於是只好趕夜路去鄰近的寶華鄉,到撒瑪壩村投宿。據說撒瑪壩梯田可比美元陽梯田,住在這裏正好拍攝明天的日出呢!

 

梯田雲海 攝於紅河縣撒瑪壩梯田,運用HDR技巧拍攝。

 

  撒瑪壩有上萬畝梯田,依山迴旋分佈在海拔700米至1,800米之間,21個自然村星散其間。據史書記載,在明洪武年間(1382~1398年),哈尼族頭人吳蚌頗因率領族人劈山造田成績卓著,被朝廷封為寶華嘎他左能的首任土司,這是漢文史書中關於整個哀牢山哈尼梯田最早的文字記載。

 

 

如夢如幻(之一) 攝於紅河縣撒瑪壩梯田;雲霧與梯田、樹木組合的景象變幻無窮。APS-C畫幅無反相機,55~200 mm鏡頭長焦端。

如夢如幻(之二) 攝於紅河縣撒瑪壩梯田;用長焦鏡頭拍攝飽滿的構圖和富有抽象美的畫面。APS-C畫幅無反相機,55~200 mm鏡頭長焦端。

 

  第二天天還未亮,我們已經在撒瑪壩梯田的最佳觀景點「魯巴虧底」山上列好了攝影陣勢,等待日出。極目望去,撒瑪壩梯田如蛛網般密布,四周森林茂盛,在這裏可以看到的梯田首尾相連,層層疊疊達3千多級。據說,在整個哈尼梯田地區,唯獨在這裏能用鏡頭在一個瞬間將萬畝梯田包括山、水、梯田、森林、村落「一網打盡」呢。

 

  最激動人心的時分到了,陽光染紅了對面的天際,梯田立即熱烈地反映著朝霞,山谷裏的雲海也隨風湧起,一時間天地以最燦爛的光彩相互呼應……我一邊享受著這滿目溢金流彩的視覺大餐,一邊貪婪地把它們收入鏡頭,忙得不可開交。

 

梯田攝影攻略

 

  表現梯田的美感,要注意運用適當的手法:

 

 一、拍攝出梯田的光彩。

 

 順光的梯田 攝於元陽縣壩達;順光的梯田景致氣氛往往不如逆光時,但如果有好的雲霧,仍是美觀的。APS-C畫幅無反相機,55~200 mm鏡頭長焦端。

 

  拍攝梯田,最好的時間是在早上日出前後,以及下午日落前後。這兩個時段的色彩對比和光感比較強。光感強弱,與光的照射角度很有關係。在逆光時,水面會對陽光有較強的反射,水光潾潾,畫面會顯得生動,所以拍攝者要選擇與太陽相對的角度。但全面的強烈反光會顯得刺眼和生硬,應採用大部分地方反光柔和、只是局部反光較強的「區域光」佈局,這樣的光質較富美感。而區域反光往往是在太陽被雲層遮擋作用下產生的,機會可能一縱即逝,要敏捷地抓住時機。

 

二、處理天與地的光平衡。

 

日出 攝於元陽縣;當逆光拍攝時,天與地的光反差很大,於是用了漸變灰光平衡濾鏡置於鏡頭前,達到調節天與地的光平衡效果。120膠卷單無反相機,80 mm鏡頭。

 

  逆光拍攝,尤其在日出、日落時,天空與梯田、山巒之間的光比非常大。處理光、色的平衡關係,運用HDR(高動態範圍攝影)是得力的技巧。有一些新型照相機具有HDR(高動態範圍攝影)功能,能解決在日出、日落時天空與梯田山景的光比過大的問題,特別適合於梯田攝影。

 

晚霞 攝於元陽縣老虎咀;梯田反映了晚霞的光彩,田間的田棚成為很好的點綴。135膠卷單無反相機,70~200 mm鏡頭。

 

  如果未有條件應用HDR,也可以用漸變灰光平衡濾鏡置於鏡頭前,達到調節天與地的光平衡效果。

 

三、經營梯田的韻律美。

 

 

 月升 攝於哀牢山區;月光照耀的梯田別有情趣,但是月亮和水田有光差,為了確保明月不會曝光過度,我用了兩次曝光技巧。135膠卷單無反相機,80~200 mm鏡頭。

 

  梯田的線條本來就富有韻律變化,拍攝者需要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善於從無窮變化中發現、選取其中的優美部分,構成畫面。你可以透過長焦鏡頭對景色進行剪裁截取,並且隨機抓住雲霧和光、色的變化,組織一個個美麗畫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