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2014
革命洪流-全新瑞士腕錶認證制度
記性好的讀者,應該對於兩個月前我在此寫過的歐米茄Master Co-Axial 機芯(圖一),仍有印象。原來品牌暗地「密謀」透過此革命性機芯,改革瑞士鐘錶業的測試及認證制度,終在上周在日內瓦與瑞士聯邦計量科學研究所(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METAS)舉行新聞發佈會,宣布合作推行一套全新的腕錶認證制度。一同出席是次發佈會的都是重量級人馬,包括The Swatch Group行政總裁Nick Hayek、METAS董事Dr. Christian Bock、歐米茄總裁Stephen Urquhart以及兩位副總裁(圖二),從陣容所見,就知道這次與METAS結盟已非單純是一個品牌甚至是腕錶集團之事,而是正式向瑞士官方天文台認證(Contro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etres, COSC)下戰書之舉。
瑞士鐘錶業擁有上百年製的文化、傳統及技藝基礎,但瑞士人更明白不能永遠「食老本」,要保持深受國際各大市場深信不疑的「走時精準、質量可靠」金漆招牌,官方認證就是他們努力將自己與其他地區鐘錶産品區別開來的最佳方法。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製的石英機芯成本低,質量好,間接令不少瑞士傳統機芯製造廠商倒閉,令一眾仍站得住腳的大品牌決意反守為攻──瑞士五個製錶州:伯爾尼、日內瓦、納沙泰爾、索洛圖恩及沃州聯同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共同在1973年建立非營利組織COSC, 然後逐漸建立起三個彼此獨立的實驗室負責對製造商提交的機芯進行測試。其管理機構協調三個實驗室的運作,進行測量和測試結果管理並負責設備維護,為評定實驗室針對提交認證的不同種類的機芯建立測試方案,開發設備和測量手段,進行市場推廣、對外交流並且在最廣義的範圍內保護已獲認證的精密時計。
COSC的認證對象僅是機芯,無論是機械和石英機芯均可送交COSC進行認證,通過測試後才能稱為 Chronometer即「精密時計」的意思。機械機芯的認證測試依據是國際標準ISO 3159(具有擺輪游絲系統的精密手錶)。根據標準,認證樣品要在5個位置各3種溫度下經過連續16天測試,根據測試數據計算包括平均日差等7項指標,唯有它們都符合既定標準,被測樣品才能通過認證,很多錶迷耳熟能詳的的「-4~+6秒/天」,其實只是7項指標中僅「平均日差」一項!而COSC的認證客戶主要包括勞力士、歐米茄、天梭、美度、百年靈、沛納海和蕭邦等等。2013年COSC認證的機械機芯近173萬隻,勞力士佔82萬隻,是COSC絶對大客戶,The Swatch Group旗下的歐米茄接近48萬隻,天梭和美度各近8萬隻;而百年靈號稱旗下機芯是100% COSC認證,機械加石英超過16萬隻(圖三及圖四)。
COSC經歷40年的發展,難免遭受業界質疑和詬病,最主要就是認證的對象僅為機芯,因為業界都心知肚明,機芯的走時性能尚無法與製成的腕錶劃上等號,由機芯檢測完畢到組裝一段時間,無論是庫存抑或組裝工藝都有可能對成錶的走時表現,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是觀之,歐米茄與METAS攜手推出全新的認證制度,一求自保,二為推動瑞士鐘錶業界,新制度的最大貢獻是新系統將全面測試腕錶製成品的性能,而固有的COSC則只單純測試機芯的表現,歐米茄將2015年中正式推出第一批擁Master Co-Axial Officially Certified官方認證腕錶。至於METAS貴為代表瑞士政府處理所有關於測量及測量程序事宜的機構,完全獨立運作,與外界合作時亦必恪守中立客觀原則,而這套新制度亦並非歐米茄獨家專用,其他品牌亦同樣可以採用。
閱讀至此,你可能會問,這類官方認證難道又不是大品牌的行銷手段嗎?不過是另一種轉嫁成本和抬高售價的手法吧?我認為這種「小人之心」,就正正是香港來到今天仍然「瞓街都冇用,做黎做乜?」不絕於耳的深層原因。如果你認真回顧瑞士鐘錶業的歷史,當年沒有COSC的出現,也許機械機芯就早被石英機芯完全淘汰,更遑論瑞士錶直至今日的輝煌;如果你的視野再闊一點,中國及印度兩個新興工業大國,龐大資金、廉價勞工、高科技人才樣樣不缺,搞不好他們自己有能力創立一個更優秀的鐘錶認證制度,瑞士錶又會面臨一次40年前的滅絕危機,這正正是歐米茄居安思危的精神哲學──眼見為人詬病的COSC已無力再進一步,找來METAS合作,未雨綢繆,其實就是到今日瑞士錶仍是最優秀賣得最貴的原因,中國人嘛,還是留在怎樣搞A貨抄到夠真夠神似的層次吧。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