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12
香港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
香港新界東北發展,是香港政府準備將現時古洞、坪輋/打鼓嶺和粉嶺北的農地,改作住宅和商業發展。根據計劃,新發展區建成後,可提供5萬3千個住宅單位(約四成為公屋),為15萬人口提供居所﹔預期在2017年動工,2022年讓第一批居住人口遷入,2031年完成。
政府要發展新界東北,表面的理由,其一是增加土地供應﹔其二是減低市區發展的密集程度,以應付人口增長。早在2007年,香港政府估計2030年人口達840萬,2040年人口達890萬。第三個理由則是以發展特殊工業、科研、創意、商業、教育及醫療等為目標。
可是為了應付人口增長,是否有必要發展東北﹖研究房地產的香港大學姚松炎教授於在報章發表文章《空置官地知多少?》,質疑政府為何有大量空置官地約4000公頃不用,竟要收地發展新界東北﹖於是一石擊起千層浪,輿論矛頭紛紛指責政府有不可告人的圖謀。
雖然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最近的諮詢大會首次披露,政府現持有的4000多公頃土地屬誤解,事實只有2100多公頃為住宅地,且要預留六成給原居民建丁屋,故新界東北是未來主要土地供應來源,可提供167公頃住屋用地。但當地人士仍認為,政府是以發展為名,縱容地產商囤積農地,開疆辟地,興建低密度豪宅,迫遷非原居民及農民,有官商勾結之嫌。事實上,如果發展計劃屬實,政府可能向地產商收購土地,或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成為另一起利益輸送。
也有陰謀論者指出,政府一直隱瞞2100公頃市區空置官地,卻不斷蒙騙香港人地少人多、土地不足,必須開發那167公頃的新界東北用地,根本是借解決房屋問題之名,包裝中港融合的意圖。雖然陳茂波出席電視節目時強調,新界東北發展不存在融入深圳或發展為「邊境特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說,發展新界東北是為迎合「中港融合」之說是「子虛烏有」,但新界東北居民的疑慮並未因此消除。
所謂「空穴來風,並非無因」,且不要說在林鄭月娥任發展局局長期間,立法會文件已說明她致力發展中港兩地融合不遺餘力,如今的發展新界東北,政府早在諮詢文件多次強調,要促進中港融合和配合與內地的跨境聯繫。
在第一階段諮詢,已指出新發展區的策略性位置,會促進跨境經濟活動及深圳的未來發展,甚至提到會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學生和專才來港學習和工作,且古洞北位處鄉郊,環境寧靜,加上往返內地的交通方便,是興建專上學府的理想地點。事實上,現時北區有不少跨境學童,包括一些雙非學童,令北區學額競爭激烈,難怪有推測政府現今的計劃,也許是為了應付未來雙非學童的需求。
第二階段的諮詢,談及新發展區的策略性角色,是配合珠江三角洲的長遠發展,並與深圳的發展融合。第三階段的諮詢,已表示會預留土地作特殊工業及優勢產業,以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本來中港融合,不見得一定是壞事,但手段還是光明正大些好,若是偷偷摸摸地進行,對管治香港有害無益。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