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2016
香港面對新的政治生態
2016年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這次選舉投票率是回歸後的新高,達58.28%,投票人數為 2,202,283,說明港人已再不能被形容為「政治冷感」,湧現年輕一代的投票者,更多了年輕一代參選的新面孔。
本屆議會共選出70個議席,其中35席由地方直選,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剩下5席則由所謂「超級區議會」產生。這場選舉是香港2014年「佔中」運動後首次的大型選舉,對觀測香港政治情勢走向顯然具有指標作用。
表面上看,若如傳統區分,將議會分成建制派與非建制派,則今屆選舉結果,建制派與非建制派的整體議席比例與上屆相比,並沒有大改變。但細心分析,就會發現這種傳統的二分法已屬過時。香港如今已面對一種新的政治生態,產生了不同政治取向的政治光譜,令香港今後的政治爭拗會更趨凌亂和激烈。
先說傳統上的所謂非建制派,有評論說這一派的結構已呈現「碎片化」,意思即是四分五裂。以一向被視為非建制派的民協為例,民協的現任立法會議員馮檢基,轉戰新界西尋求連任失敗。加上隨著去年區議會選舉落敗,他一下子成為「雙失議員」,同時民協副主席譚國僑再次在今屆選舉於九龍西落敗,民協已被打回原形做地區政團,在立法會已無席位。
除了馮檢基,多名本屬非建制派的資深議員,例如工黨的李卓人、何秀蘭,又如熱普城的黃毓民,都紛紛落選。反而因「佔中」運動後才成立的一些新生政治團體,首次參選即奪得6席,其中更包括「票王」朱凱迪,搶奪了原屬非建制的泛民派席位。
而泛民派本身,其內部已有些分裂成激進派(例如社民連和人民力量),而那些泛稱為「本土派」的新生力量,包括青年新政、熱普城、眾志黨和今次的三名獨立當選人,他們的政治主張似乎仍是模糊不清,有些像真「港獨」,也有些似假「港獨」,有些表明不屬港獨的「自決派」。他們有的似是激進,卻不左傾而是保守,那豈不是變成極右派的法西斯?
至於所謂建制派,雖說仍有40席,民建聯仍可作為「最大黨」,但所佔比例已比以前減少,且第一代領袖已大部分退下,是否能面對新的政治形勢有待考驗,且它與新界原居民組成的「鄉事派」之間的不和,似乎仍未解決。當然,建制派「碎片化」的程度並未如非建制派嚴重。
不過,這些新生力量若與傳統的非建制派協調得不好,也很難在議會守住三分之一票數(即24個議席),來對抗建制派要強行通過的法案。但也許他們會在議會採取更激烈的抗爭手法,令特區政府的施政更棘手。
無論如何,這次選舉,不論是屬於哪個陣營,都出現了新面孔,呈現世代交替的作用。長江後浪推前浪,不少選民,特別是青年,相信都已厭倦了舊面孔,對新人充滿期待。新生力量之中,當選的羅冠聰年僅23歲,游蕙楨25歲,朱凯迪39歲,而劉小麗也不過是40歲。
新一代的當選人也許難免迷惘,但他們畢竟是香港戰後第一場真正由群眾選出的政治新星,所欠缺的只是從政經驗的歷練,也許假以時日,隨著政治智慧的增長,他們會為選民帶來新的希望。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