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2017
整日淚汪汪影響視力 淚管「通波仔」手術防細菌感染
50歲的楊女士為銀行管理高層,數月前曾發過一次大傷風,復原後一直淚水汪汪,起初不以為意,這幾天發現眼頭位置又紅又腫,更有黃白色分泌物流出,才向眼科專科醫生求診,經臨床診斷,配合涙道探洗檢查,確認患上鼻涙管閉塞,引致溢涙症及急性涙囊炎。
「溢淚症」是指淚水過多,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淚水產生過多,即分泌性流淚,如過度乾眼、眼睛表面發炎(包括紅眼症、過敏性結膜炎、瞼緣炎等),或眼睛表面有異物刺激 (例如眼結石、倒睫毛等),引致反應性大量淚水分泌;二是淚水排出受阻,即導管性流淚,是指由淚點到鼻淚管的淚道,任何部位的阻塞,致使淚液貯留在結膜囊內,進而由眼瞼緣流出,病因包括鼻淚管發炎,鼻淚管閉塞 (例如鼻竇炎、外傷、腫瘤),或涙泵功能不良,例如眼皮內翻或外翻、淚孔位置錯移等,導致淚水無法正常進入鼻腔,連帶出現不斷溢淚。「溢淚症」除了帶來日常生活的不便,影響視力,更有機會引發嚴重感染。
醫治「溢淚症」,必先要查明原因。眼科醫生會使用裂隙燈檢查眼面,判別眼睛是否因長期受到刺激而流淚,又會檢查位於近鼻樑眼角位,負責引流眼淚的淚小點是否被封或移位,有沒有不正常的分泌。最後,會進行「淚道探洗」檢查,於淚小管注射生理鹽水,評估淚道有否阻塞。除結膜炎和乾眼症可以用眼藥水醫治外,其他眼瞼與淚道問題一般都需要以手術處理。
鼻淚管閉塞令正常分泌用來滋養眼面的淚水無法排走,不但會令淚水汪汪,終日垂淚,更有機會因分泌物積存於涙囊,引致繼發性細菌感染,造成急性涙囊炎。因此涙道手術的目的除了舒緩溢涙問題,更重要的是預防感染。涙道手術是一種引流手術,透過於涙囊設製一個造口,讓淚水可以繞過堵塞了的鼻淚管直接流入鼻腔。傳統的涙道手術,傷口位於眼角內側,疤痕比較明顯,康復時間較長,手術期間也有機會傷及眼睛周邊的跟腱軟組織。因此近年眼科醫生而轉為採用微創手術,利用內窺鏡於鼻腔內進行淚囊鼻腔吻合,免卻表面皮膚傷口,減少疤痕,唯這種方法對手術技術要求較高。手術時,醫生會以內窺鏡輔助於鼻腔內開傷口,移除大部份包圍淚囊的黏膜和骨骼組織,再於涙囊開一個切口,造成新的涙道,手術初期會放置矽膠軟管幫助造口定型,一般須放置四至六星期,讓傷口完全癒合才拆除,增加手術成功率。手術需時約一小時,大部份於全身麻醉下處理,以減輕不適。如涙道閉塞的位置較前,手術可能須要同時植入一根玻璃纖維小管,才可將淚水引導到鼻腔。而個別病人若鼻淚管只屬部分阻塞,亦可考慮進行淚管「通波仔」手術,利用鼻腔內窺鏡配合可充氣的導管將淚管重新打通,讓淚水可以流走。
楊女士與醫生商量後,決定接受微創內窺鏡淚道手術,術後經過個多月的護理,康復良好,再無溢涙情況,生活質素大大改善。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