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
對不起,我不拿免費報的
9月19日大清早,筆者過著一般上班族的生涯,走上擁擠的地鐵,被逼在車廂中的一個小角落。勉強從一個小空間中擠出手來,抓住扶手桿;另一隻手,亦很辛苦的從褲袋中拿出智能電話,閱讀著當日的網上報紙。
轉了兩趟車,大概看了港聞、財經、國際新聞一些筆者感到興趣的報道,走出了車站。站外一樣是人頭湧湧,不過是各據一方的人群。橙色、紅色、藍色及黃色的,每人都穿著軍服般的制服,旗幟鮮明。本地的讀者必然知道,這些都是「免費報販」,向途人遞上免費報。
免費報現時踏入戰國時期,但作為手機用家,筆者還是喜歡以手機讀報。
「對不起,不需要了…」這是筆者每一朝除早晨以外,說得最多的一句說話。筆者不是不需要資訊,而是筆者討厭這種方式的資訊。
試過在上班時間的地鐵車廂內看報紙嗎?這比耍雜技還要難。下完車再看?如果回到公司老闆還讓你可以悠閒地閱報,筆者恭喜你,你跟著找到的是一份閒工。更加討厭的是搞到滿手油墨,很不自在。
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香港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達35%,全球排在第三位,僅較新加坡的62%以及澳洲的37%為低;筆者肯定,普及率是繼續呈上升的趨勢,或者難以至新加坡的水平,但在iPhone的推波助瀾之下,50%普及率並非遙不可及。
當然,有不少人並沒有手提上網裝置,他們仍有需要取得免費報吸取資訊。但這班對象群,十之有八,均是消費能力較低的受眾。而能夠使用智能電話上網看資訊的,必然是肯花費的消費者,相信不少人亦和筆者一樣,不想忍受滿手墨臭之苦。筆者相信,免費報紙在香港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一人拿幾份免費報的,不是看報,只是賣報。
題外話,剛剛面世的《爽報》似乎是針對不少上班族難以在車廂內讀報的環境,其網站上載有相關新聞的影像報道以外(其實都是同一集團《蘋果日報》的動新聞),部分沒有動畫的報道,更找來幾位著名DJ以聲音版演繹,只要用智能電話駁上耳筒,就能「聽新聞」,確實為未能在車廂讀報的上班族帶來方便。但長此下去,文字還能傳承至我們的下一代嗎?
電腦、中文輸入,已經令到手寫文字接近絕種 (包括筆者寫字時都經常想起拆碼),真不希望文字毀於自己這一代手中。拿著智能手機的讀者,拜託你們,要讀報,不要聽報和看報(看片)!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