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014
走進瀋陽看近代中國史
前陣子北京霧霾太嚴重,讓我很想離開一下,於是湊了三天假期,去了一趟短途旅行,目的地是距離北京不遠的瀋陽。瀋陽位於中國東北部,地圖目測距離北京不遠,但實際上坐高鐵從北京出發最快也要5個小時才能到達,時間跟南下杭州或上海差不多。
說起「北上」和「南下」這些字眼,來到北京之後我用起來總覺得很別扭。香港人到內地,就算只是去一下深圳,也算是「北上」,香港人也經常說「北望神州」。但實際上內地大致上以長江為南北分隔線,有供暖的地方是北方,沒供暖的就是南方。以前我總覺得會下雪的地方就不算是南方,廣東廣西以北的地方好像都下雪,都算北方,常常給內地朋友糾正。有東北朋友說,對他來說,過了松花江的地方都算南方了,讓我感覺十分有趣,的確,南北本來就是個相對概念。現在的東北在民國以前都算是塞外,是很荒涼的地方。
大帥府盛載半部民國史
一到瀋陽,步出高鐵,我開始質疑自己到瀋陽是否一個錯誤的選擇,因為瀋陽的霧霾比起北京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東北也是霧霾的重災區,幸運的是,第二天霧霾消散了。瀋陽的著名景點不多,其中,以清昭陵、瀋陽故宮和大帥府最是聞名。而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大帥府。
大帥府後來建成的洋樓。(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大帥府是民國時期奉系軍閥張作霖及他的兒子張學良的官邸,建於1914年。大帥府的建築甚是特別,既有傳統風格的三進四合院,又有西洋風格的大青樓和小青樓,中西合壁,單以建築來看便很有看頭。不過,大帥府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其歷史。在瀋陽其中一條最熱鬧的大街上,立著一塊大帥府的宣傳牌子,上面寫著:「遊一座大帥府,觀半部民國史。」確實名不虛傳,走進大帥府的每個房間,看看牆上的介紹,聽聽講解員的解說,每一個房間都盛載著歷史故事。記得初中時讀中國歷史,讀過的民國史十分粗略,對於1911年至1949年這38年間,除了抗日以外,國民政府到底做過甚麼並不十分清楚。記得當時的歷史老師說:「這段期間軍閥混戰,太混亂了,可以跳過。」
大帥府的中式四合院建築。(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歷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經常比小說或電視劇更精彩,那是現在的編劇想破腦袋也編不出來的。就像晚年的張學良所說,他的一生濃縮在21歲至36歲。少帥張學良作為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每張照片看起來都比現今當紅的明星更帥氣,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也是一時佳話,看著牆上掛著趙四小姐的照片,我只覺得驚艷。電視劇《少帥》開拍,男主角文章帥是帥了,可是那種天之驕子的英氣,那種彷彿天下在握的豪情,卻是一點兒也看不見。
瀋陽故宮的簡樸讓人驚訝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除了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以外,中國還有第三座故宮--瀋陽故宮。瀋陽故宮是清代統治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關以前的宮殿。瀋陽故宮相對北京故宮來說,沒有那麼的富麗堂皇,也沒有那麼的宏偉瑰麗,面積也細小得多,甚至沒有北京恭王府那麼大那麼漂亮,但瀋陽故宮很有自己的建築特色,看過北京紫禁城再看瀋陽故宮,瀋陽故宮的簡樸實在讓人驚訝。也許,在當時物資稀少的塞外來說已經是十分豪華,但是以現在的標準看來,對清朝影響深遠的孝莊皇后的居所足以用簡陋二字形容。
瀋陽故宮孝莊皇后居所簡樸得讓人驚訝。(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瀋陽故宮和100年前的照片比起來幾乎沒分別。(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冬天下午3點多瀋陽故宮就停止售票,本來我覺得太早了,但在這比北京更北的地方,下午四點天就黑了,實際上一點都不早,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節奏好像總是不準,不是快了點就是慢了點。前陣子紫禁城雜誌拍了一系列的「故宮穿越照」,作者手持當年清朝人物的照片與今天同一地點的部分背景重合,從而拍出新照片。這組照片被多次轉發,在瀋陽故宮也展出了一系列1900年左右拍的照片,照片裏的瀋陽故宮和現在看起來幾乎沒分別,但是已經相隔超過一個世紀,感覺十分奇妙。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