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2/2013
趁新年尋路
每年年末到新年年初,中西節日交相輝映——聖誕節、新年元旦、農曆春節紛至遝來,假期多多,可說是一年裏最無心上班的日子。每逢佳節,親朋相聚,自然少不了大吃大喝、歡聲笑語,正如某連鎖KTV店的廣告語那樣「總有一個開party的理由」。
當然,除了開party之外,也可以選擇用這段時間休息充電,為新一年規劃。筆者就利用這段閒暇,讀了幾本好書。
其中有何偉中國紀實三部曲中之一的《尋路中國》(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雖然這是出版於2010年的書,但可讀性仍然極強。
何偉這個名字,乍看之下平實無奇甚至略帶土氣,就像在中國隨時都能遇到的張強、王剛、李明一樣,何偉這兩個字,或許可以類同於John Smith在英語世界中的地位。但這位何偉,其實是美國人,機緣巧合之下,在1996年來到中國,在長江邊上的四川小城涪陵工作兩年,後根據這段經歷寫出《江城》(River Town),獲獎無數。在《尋路中國》裏,何偉開一輛租來的車,沿中國北方的長城一線,一路從東到西,路經河北、山西、內蒙古、青海、甘肅等省份,他細緻地記錄了沿途遇到的中國北方農村的年輕人離開鄉村,前往城市打工,留守者多是老人和孩童的場景,而不少曾經在歷史上叱咤風雲的邊塞城市,如今已經凋敝甚至消失。
何偉用一個外國人的角度,記錄了「北上廣深」這些主動脈之外,中國那些「毛細血管們」的變遷,而這多為一些中國作家所忽略。順便一提,何偉的華裔太太張彤禾(Leslie T .Chang),曾是《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她用三年時間紮根東莞,追蹤接觸大量在東莞打工的外地女孩,寫成的《工廠女孩》(Factory Girls)一書,同樣精彩。
中國大陸的旁觀者有何偉,國際化的香港,就更不缺少旁觀者。著有《Hong Kong On Air》的作家,單是名字就把人給鎮住了,叫做Muhammad Cohen。這是何其瘋狂甚至矛盾,Muhammad是伊斯蘭創始人和先知的名字,而Cohen又是典型的猶太姓氏,能通過名字將伊斯蘭和猶太結合在一起的,恐怕全世界只此一人。
像何偉一樣,Muhammad Cohen也改過名字,他在結識了信仰伊斯蘭教的妻子後就將名字改為Muhammad,以此證明世界上沒有絕對對立的文化和宗教。此書通過虛構的電視界黑幕故事,將香港的實用主義刻畫到淋漓盡致。Muhammad認為香港人始終將目光放在簡單直白的事情上:找一份好工作、買一間房子、讓孩子上好學校等等,但是愈來愈大的貧富差距和中港矛盾對立讓香港人感受到了威脅,對此筆者也深以為然。
最近接連發生的幾個事件,包括新移民不夠七年也可以申請綜援,及進一步挑戰公屋機制等,在社會上引起了新一輪驚濤駭浪,這不僅會影響財政預算,更會極大地讓香港社會的運行機制受損,包括利益再分配制度。很多人不禁會問:「憑甚麼我工作還要繳稅給政府?而剛到香港還沒有貢獻的新移民就可以白拿錢?」筆者不是法律專家,孰是孰非很難評說,但是一個不完全掌握新移民審批權的政府,卻推行不限制新移民申請政府援助的福利制度,會讓自己背上沉重的負擔,也讓生活於此的人們感到更加不公,陷入迷茫失去希望。
新年之際,祝大家都可尋到自己的路,實現心願與夢。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