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012
世界時錶 時間與空間的凝縮
梅強年
梅強年
梅強年先生是國際著名的古董鐘表收藏家,也是香港第一位及迄今唯一一位國際公認的華人「古董表鑒證家」。同時,梅先生也是香港有名望的華人實業家、慈善家。
梅先生自少對鐘表有濃厚興趣,十六歲起跟隨跨國公司活士集團的大股東、著名鐘表商猶太人史密夫‧尼爾學師並周遊列國。那段時間,歐美的古董表市場蓬勃興旺,梅先生目睹了許多稀世極品,並向瑞士表廠的著名技師請教,使他具備了鑒別精良產品與低劣產品的知識和能力。在半個多世紀的遊歷中,但凡見到具有收藏價值的名表,他都傾其所有將它買下,現擁有豐富藏品。
2000年,梅先生在上海新天地開設「古董藝術鐘表珍藏館」,旨在發揚古董鐘表藝術,並在上海幾所大學舉辦相關課程及講座,培養後進;曾出版《世界古董表鑒賞》畫冊。2012年,梅先生在澳門名門世家的博物館將開幕,展出他畢生珍藏。梅先生希望將半世紀學到的鐘表文化傳播到中國,做一個鐘表藝術的探索人。古今名錶
鐘錶是時間的藝術,數以百計的微細齒輪濃縮在方寸之間,嘀答嘀答,記錄著流淌的時間。每一枚古董鐘錶的誕生,背後都有一段故事。鑒賞古董鐘錶時,多數人會關心款式、材質、年份、品牌等,若能再結合當年的歷史變革、社會經濟發展及流行趨勢,瞭解怎樣的社會環境激發了鐘錶技師們的創意,發明出新技術與新工藝,會對其有更深一步認識,這也是古董鐘錶鑒賞的重要一環。
1975年出品的世界時間座枱鐘,可讀出24個時區時間。外殼由黃銅鑄成,瑞士機芯,專供美國市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工業製造及商業活動恢復正軌,隨著科技發展及交通愈加便利,時間和距離也逐漸縮短。至70年代,華爾街繁華一時無兩,不少公司涉足國際貿易,商務人士不僅需要與地球另一邊的客戶談生意,也需要經常奔波於世界各地,這一發展使能夠讀出兩地、甚至多地時間的計時器成為了市場的寵兒。這件帶有世界地圖並顯示24小時時區的座枱鐘便應運而生,很可能曾出現在華爾街的某張大班枱上。
精美的瓷繪蓋子。法國制。蓋上後,座鐘變成枱面上一件精緻藝術品。
追溯世界時間時計的歷史,早在1780年瑞士的製錶師們便致力研製能夠顯示不同地區時間的時計,如在陀錶背面顯示53個城市的時間(但未能做到於同一錶盤內顯示本地時間及其他地區時間),是世界時間時計的雛形。惟當時人們並無意識到世界時間的重要性,畢竟經商及旅行只有富貴人家才需要。
1900年代出品的世界時陀錶,有144個城市名稱,為可顯示最多地區時間的陀錶。
但世界時間的劃分並無統一標準,直到19世紀初,兩列來自不同城市的火車因時間協調失誤而相撞,損失慘重,激發加拿大一位鐵路工程師研發出世界時間,即將世界時間分為24個,每15度經度為一個時區。世界時間這一全新的概念,於1884年國際子午線會議上,獲得公認成為標準。
瑞士出品的古董地球儀世界時座枱鐘,供應給美國市場。底座下方一圈為世界各地名稱及對應的時間。白色半圈代表白天,黑色半圈代表夜晚。
1930年代,鐘錶設計師柯提爾(Louis Cottier)將24小時世界時區機制融合入腕錶中,發明世界時錶機制(HU),並且令到本地時間和世界時間在同一錶盤顯示,將空間和時間濃縮在方寸間。
鐘錶設計師柯提爾
柯提爾和許多日內瓦製錶名廠合作,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百達翡麗廠。他陸續為百達翡麗造了全球首枚世界時錶、世界上最小的世界時錶、帶有三曆(月、周、日曆)功能的世界時座枱鐘,以及單機芯運行的雙錶盤世界時錶等等。現今多數世界時錶的機械原理多沿用自柯提爾的發明。
柯提爾一生共造了455塊世界時陀錶、腕錶和座枱鐘,每一塊錶的指針都由人手製造,且外形略有不同,成為柯提爾式世界時錶獨一無二的印記。他本人也被譽為「世界時錶之父」。
江詩丹頓Patrimony Traditionnelle世界時錶,可顯示37個時區。黑色字體城市代表整時區,紅色字體代表半時區或四分一時區。
發展至今日,世界時腕錶多搭配琺瑯繪地圖錶盤,最出名的為百達翡麗世界時錶,並於世界各大鐘錶拍賣會上屢創佳績。而江詩丹頓去年推出一款世界時錶,可顯示37個時區,並細分出半個時區,甚至更細至四分一時區顯示!將世界時間演繹更為細緻,將製錶師高超的工藝體現淋漓盡致,獨一無二。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