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12
構建第二層社會安全網,解決在職貧窮(民建聯 譚耀宗)
香港作為一個繁榮富裕的國際金融大都會,不過,在繁榮背後,香港社會上仍然有不少貧苦大眾無法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需要在貧窮所帶來的巨大生活壓力下艱苦奮鬥。根據香港樂施會的《香港貧窮報告:在職貧窮家庭狀況(2003-2012)》中指出,香港在職貧窮家庭人口由2003年的六十萬八千九百人,到本年的第二季經已上升至六十五萬八千一百人,而現時全港最富裕的百分之十住戶,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最貧窮的百分之十住戶的二十六倍。
隨著近年香港經濟持續改善,不過,貧窮問題卻依然嚴重,雖然,特區政府在去年推行最低工資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等,扶助基層市民的措施,但貧富懸殊的問題未有改善,甚至日漸嚴重。因此,特區政府應該把握重設扶貧委員會的契機,全面檢視貧窮的形態和成因,並及時提出更多的應對措施,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狀況,緩解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
就如何緩解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莫過於要設法處理在職貧窮的問題。雖然去年推行的最低工資,提升了基層勞動人口的工資水平,對提高基層家庭的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截至本年第二季,全港十九萬四千一百個在職貧窮住戶之中,有近六成住戶,大約十一萬三千五百個住戶的每月入息低於相應人數住戶的平均綜援金額。
雖然,該批十一萬三千五百個在職貧窮的住戶,本身每月的入息低於相應人數住戶的平均綜援金額。不過,由於申領低收入綜援的資格及門檻偏高,再加上,社會大眾對領取綜援,普遍存有一定的負面觀感,形成「負面標籤效應」。因此,該批在職貧窮的住戶之中,只有大約近百分之十,若有一萬一千個住戶領取低收入綜援,令特區政府希望透過以「綜援為補底」的政策方向失效。
面對著現時最低工資、低收入綜援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均未能有效改善在職貧窮的問題。民建聯認為,當局應該在現有綜援制度以外,構建第二層的社會安全網制度,為正考慮申請綜援、領取低收入綜援,以及因標籤效應而抗拒申領綜援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多一個選擇,令低收入家庭可以有尊嚴地獲得政府的津助,改善其生活。
對於如何構建第二層社會安全網制度,民建聯認為,最簡單及直接的方法,可以在現時「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基礎下進一步完善及優化,當中包括:簡化申請手續,降低申請門檻及提升津貼金額,從而將有關計劃轉化為「低收入家庭生活補助計劃」。讓未符合綜援資格,但收入仍屬偏低的家庭在通過簡單的入息及資產申報後,每月獲得一定的金額補助,改善生活質素。
《民建聯主席 譚耀宗》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